第66章 抛金诱敌、降兵踏旗 (第3/4页)

踏过那些象征着贵族威严的旗帜之后,便深知自己已断了所有退路,贵族老爷们为了面皮是有杀过无放过,他们余生只能追随吴将军,一条道走到黑了。

吴昊顺利完成大军扩编,次日,两万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西方挺进。

沿途之上,士兵们纷纷捡起昨日乱兵们丢弃的盔甲兵器,一番拾掇之后,装备竟然恢复得整整齐齐,清灵让降兵将扬国军服反穿,省的不分敌我。

与此同时,丹阳城的扬国大军在前一日得到消息后,于今早匆忙出征,企图堵截吴昊。两支军队正巧吴昊归途上狭路相逢。

吴昊全然不等对方步卒摆好阵型,便果断挥军直入,马踏联营。一时间,扬国五万大军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经历了这几场战役之后,吴昊在战场上也不再拘泥于那些繁文缛节与陈规旧矩。往往是先射出一轮箭雨,箭上绑着战书,而后便即刻开战。至于对面的将军究竟有没有看到那战书,他可就无暇顾及了,反正自己已经下过战书,问心无愧。

此役过后,吴昊再次受降纳叛,收获四万精锐之卒,都是没马跑不快的,看到敌方军队里有扬国的降兵为新主子效力,好像不用死,就不需要死战,收编很顺利,这年月找个能吃饱饭的工作不容易啊。

如今,吴将军麾下已有骑兵两万,步卒六万,且个个兵甲齐全,皆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其势力范围更是一举囊括了丹原、丹阴、丹阳三座城池,威震四方。而且后勤也不必再看越国官员的脸色,为了点粮食低三下四,四处贿赂。

吴昊与清灵顺利攻克江邮城已然三日,可越国国王的大军主力一片寂静。

此役不仅捣毁了扬国的粮食仓储,还将来势汹汹的两万扬国骑兵与约五万步卒尽数歼灭,如今总攻的时机已然成熟,只待越王一声令下便可射出致命一箭。

然而,越王却毫无动静,他每日与扬国频繁互通书信,却无人知晓其中究竟在谋划何事。吴昊满怀欣喜地送去报捷文书,本以为会在越王大营中激起千层浪,可谁料一切依旧风平浪静,未泛起一丝涟漪。

没有预期的嘉奖封赏,也未曾有人前来讨要粮食财货,好似吴昊这一场惊心动魄、以少胜多的大战从未发生过。就连一向与吴昊同属太华宗师徒一脉的师兄,也如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联络。

这般诡异的局势,犹如一团迷雾,将吴昊与清灵紧紧笼罩,让他们忧心不已,每日只能在不安中勤练兵马,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不过,开平将军吴昊在这一战后威名大震,一颗将星在乱世中升起。众多寒门有识之士听闻他的大名,如飞蛾扑火般纷纷前来投奔,这些文人想的是不光为了养家糊口,顺便或许在吴昊麾下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与此同时,许多商贾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得知吴昊在战争中缴获颇丰、发了大财,便开始朝着丹原城的方向大力开展买卖。一时间,丹原城的市井之中竟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人来人往、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

一个月之后,扬国大军如潮水般后撤,一直退到了丹水以北,江邮城瞬间成为了两国对峙的前线战场。令人诧异的是,越王并未乘胜追击,而是任由扬国大军安然撤退,他与那死对头扬国国王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越国大军则顺势前进百里,在江邮城外扎下营寨。新一轮的贵族约战,在丹水两岸再次开始了。

对吴昊的嘉奖姗姗来迟。他被晋升为开平上将军,可那封邑却并未增加分毫,只是被委以统管丹阳一线战事的重任。清灵则被封为丹阳县主,封邑囊括丹原、丹阴、丹阳三城。这看似风光无限的封赏背后,却隐藏着越王的深意,或许在刻意恶心兄妹二人,离间他俩的关系。除此之外,越王朝廷再无其他任何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