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围城不攻、分田安民 (第1/3页)

吴妈妈前往太华宗采购粮食时与他互通消息,刘昌明心一横,干脆离开大丰庄,追随清灵一同走出仙山。他并非独自离去,身后还跟着三百余名在大丰庄混的不得志的武道高手,原来都是清灵的佃户。

这些人都出身散人或寒门,没有大家族的束缚与拖累。他们在太华仙山区域少说生活了十余年,却依旧无法得到仙缘,生活贫苦,低微低下,因此听到老刘要重回凡尘找清灵小姐谋求富贵之时,纷纷响应。也主要是大丰庄的武者们早已划分派别,其他大多数人都被世家的那一套手段拉拢过去,又或者原本在俗世就是富贵之人,早已享受过荣华富贵,自然没有了这份拼搏争富贵的心思。

这三百余人被清灵安排在了蜈蚣山大泽之畔,跟康一手和庄瘸子汇合;起先还有人心里不平,觉得在山里跟逃难野民混在一起没什么前途。可是当他们看到盐坑就完全归心了,自古以来,食盐就是财富之源,有了这个盐坑让所有人欣喜若狂,乖乖听从安排在大泽边缘建立村寨,救护难民,带领山民开荒种田。

此次起兵,清灵自然要使用这些家仆武者,没想到老刘他们在山里拉出来二十万彪悍的山民助战,这才一年的光景吧,饥荒年间,这蜈蚣山真是活人无数。

老刘还亲自前来给清灵献上了一批鳄鱼盔甲、咸鱼干作为军需,还给了新鲜的鳄鱼肉作为吴公的礼物,吴昊大喜,封赏老刘等三百人军职官位,清灵直接要蜈蚣山以东的荒野大泽为封地,吴昊欣然同意。他是真没想到,妹妹还藏着这么一只力量,现在只是给妹妹一片荒野不算什么,待平定天下定然还要好好封赏妹妹才是。

吴昊那边整编越国溃兵,采取了择取精壮者并入原老营的策略,这与贵族私军招兵的方式类似。各部人马数量参差不齐,主要依据各位上将军的能力大小以及所拥有的兵器、马匹数量来确定扩编规模。相较而言,清灵这边的情况许多人手中仍持有铁铲、撅头与木棍等简陋武器工具,装备条件远不及吴昊所整编的部队。

苦役民夫们领到了新发的粮食,皆是炒熟的炒米。这片区域树木稀少,缺乏足够的柴火用于煮饭,只能先吃前期预备的炒米充饥,好在水源近在咫尺,只是清灵严令禁止饮用河水,命人在河边沙地挖掘深坑,取用坑中渗出的水。为数不多的柴火都被用于烧开水,这一要求极为严格,吴军后勤营派来指挥的人员在吴军后营时就深谙行军后勤的忌讳。民夫们只能以炒米充饥,饮用加盐的白开水,盐是老刘等人从山里盐坑内带来的。民夫们喝到盐水,不禁热泪盈眶,他们太久未曾尝到咸味,此刻只觉这味道无比鲜香。

民夫们用过早饭,强忍着困倦与疲惫,在营官与队长的吆喝声中开始挖掘壕沟、搭建营寨。各营寨的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在途中捡到了帐篷,有的则一无所有;有的拥有车马牛,有的却除了自己一身行头还是一贫如洗。

昨夜混战中,胆小的民夫未能有太多收获,一眼便能分辨出哪些是勇猛之士,哪些只能继续从事苦役劳作以养活自己。所幸清灵发放的食物颇为丰盛,令民夫们十分满意。壕沟挖掘完毕后,民夫们便在温暖的阳光下酣然入睡。

倘若越国将军有此胆量前来突袭,此地必定陷入一时混乱。不过他们也难以太过深入营地,虽说壕沟并非既深且宽,但清灵这边人手众多,民夫营挖掘的壕沟极为密集,战车与战马根本无法驰骋。若真有人前来,最终只会被反应过来的民夫营围攻而惨败收场。

清灵派遣了自己后营的士兵管理并带领民夫营,这些都是历年征战中负伤后被后营军医治愈的老兵,他们性格坚毅,经历生死后更是勇猛无畏,有他们带头,民夫营还是可以起到迎战不退的作用的。民夫营经过昨夜的混战,许多人也已见血,手中持有刀枪,连贵人都曾砍杀过,又享用了两顿饱饭,此刻若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