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八十万众、整编立营 (第3/3页)

奔逃中迷失了方向,此刻身心俱疲。

突然,其中一名兵卒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手指颤抖着指向天空:“那…… 那是什么?” 众人顺势望去,只见天空中群星闪耀,东方朝霞满天,瑞彩千条,绚烂夺目。

紧接着,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呼喊声:“吴公大德、天命所归!”

这声音仿若洪钟大吕,令他们的内心涌起无尽的敬畏。那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回荡着,仿佛有几十万人在齐声高呼,直入云霄,响彻四野。

“这,吴将军定是有真命在身啊!” 一名年长些的兵卒喃喃说道,眼神中满是震撼与惶恐。“我们越国已败,如今天象昭然,或许投靠那位天命所归之人,才是活路。” 他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

此时,吴昊回到高丘营地,清灵汇报说自家军队死伤万余,吴昊褪去刚才受万民跪拜的兴奋,眉头紧锁,心中满是沉痛与疲惫。他深知,战争尚未结束,局势依旧严峻。

就在这时,哨兵前来禀报,有一队越国溃兵聚集,由昌邑伯带领前来投降。吴昊心中一动,赶忙前去查看。只见昌邑伯那熟悉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虽略显狼狈,却依旧努力保持着几分往日的气度,屁颠颠地跑在最前面,身后是一群垂头丧气却又透着一丝期待的溃军。

昌邑伯跑到吴昊跟前,还没等吴昊行礼,连忙躬身,谄媚地说道:“贤婿啊,刚刚天象惊人,我等皆知这是天命所归于你。我特来收拢这些溃军,愿追随你的麾下,共图大业。”

吴昊看着眼前的老丈人,心中五味杂陈。昨夜自己好像忘了这个老丈人,看样子自己攻破了他家的大营,还好老人家命大还活着,这情形见面好生尴尬。

但他深知这些降兵前来时机正好,但在这乱世之中,扩充兵力无疑是当下的关键。

于是,吴昊当机立断,开始收编这些降兵,远处观望的,看到吴军开始收编越国降兵,呼啦啦又跑出来很多溃兵,借机换个主子效忠。

昌邑伯也忙前忙后,利用自己的人脉与威望,协助稳定军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支十万之众的正规军逐渐成型。

吴公帅帐下令围三缺一,让全军挖掘壕沟壁垒、封锁通州东西两侧、堵塞南方河道,然后休整一日备战。

清灵负责的整顿听从号召前来围城的苦役民夫,苦役民夫们乱作一团,昨夜一路上捡取各类被越国溃军丢弃的物资,各个灰头土脸,有人苦役烂衣服里塞满干草御寒,有人则换上了粘血的破军衣,有人身上缠了几圈帐篷破布御寒,有人竟然裹着军旗御寒,杂乱无比。

封无休作为她的得力助手,依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迅速指挥后营将士展开行动。他们用白灰在地上划线,划分各个驻扎区域,每二十锅编排为一营,挑选其中最为强壮的队长担任营官,其余的队长则为队长官,让队长官自己选人做伍长、什长,给营官、队官、什长、伍长发放各自的旗帜作为职位、权利象征。

毕竟苦役民夫随军征战经年,队长、什长、伍长指挥同乡民夫整起队伍来也有模有样,这样每队人数大概在五六十人,如此一营的规模便约有千余人。

接着,又以两营合编为一团,派遣吴军里经验丰富的老兵出任团校官。再以五团集结成一师,选派机灵能干的将士担当师将官,并专门配备百名精锐士兵作为亲兵护卫。

据最后统计,总共编成了五十个师。按师发放吃食炒米和红围巾,军装做不到统一,但红围巾的标配不能缺。

而在河对岸的山民们,则由清灵老仆:刘昌明、康一手、庄瘸子三人负责带领。自从清灵离开太华宗大丰庄后,刘昌明在庄内备受宗门世家一脉弟子的排挤,师徒一脉也未能给予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