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战前准备、国王亲征 (第3/3页)
,不会飘雪,但雨后的凉意却如刺骨的钢针,穿透衣物,直沁人心。清灵心思缜密,未雨绸缪,打开军中府库,一车车的生姜堆积如山,一袋袋的药材散发着浓郁的药香,迅速分发下去,以防将士们受寒染疾,影响战斗力。
越王大军终于抵达边境,营帐连绵起伏,如一片白色的海洋。扬国大军也不甘示弱,迅速开拔而至,与越国大军在边境旷野对峙,剑拔弩张。
吴昊身负使命,骑着快马,奔赴百里之外的越王大帐参加军事会议。归来时,他满脸兴奋,双颊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向清灵讲述会议详情。
越王与扬王已互通战书,言辞犀利,气势汹汹,大有不死不休之势。各贵族领主之间也战书频传,相互约战,十日后将全线开战
此刻,边境线绵延二百里的战场上,越国集结大军五十万,扬国大军四十五万,大军整齐列阵,刀枪如林,旗帜飘扬,气势磅礴,似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更多的是苦役民夫,他们穿梭于各处营帐之间,忙碌不停,搬运粮草、修缮工事,人数众多,难以计数。每天冻饿而死,染病而亡者众多。
而吴昊的军队仅有五千劲卒、二万强兵以及三万民夫,在战场西部边角据守,根本未被双方主力大军放在眼中,或许宗门师徒一脉对吴昊的期望也并非那般强烈,王室主力大军终究还是由世家一脉掌控。
清灵听闻军议消息,暗自庆幸吴昊的军队未被当作炮灰,在这残酷的战争棋局中,未成为被随意牺牲的弃子,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王廷下达的任务仅要求吴昊在丹原城方向行动,越王与其他贵族似乎有意将他排除在核心战事之外,不带他玩。
但吴昊生性豁达,能获得正式开战的许可,便已心满意足,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哪怕只是在这小小的丹原城方向,也要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吴昊铺纸研墨,笔走龙蛇,书写十余份战书。随后,他郑重地盖上开平将军大印与丹原邑主宝印。派使者前往各方下战书,使者们骑着快马,绝尘而去。
然而奇怪的是,其他贵族处战书纷至沓来,使者们络绎不绝,吴昊这边却寂静无声,扬国竟无人主动来下战书。果如清灵所料,扬越两国的老贵族们心照不宣,都不愿让吴昊这个异类参与大战瓜分功劳,只想让他去攻打城池,以残酷的攻城战消耗其实力,让师徒一脉的心血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攻城过程中逐渐消磨殆尽,从而达到他们排除异己、独占战功的目的。
在这等待的十天里,青年师兄再度现身,对吴昊笑容满面,让人如沐春风。他这次为吴昊和清灵送来一批精良盔甲与兵器,竭力鼓动吴昊全力而战。
这般作为,显然先前未对吴昊予以足够重视,直至此刻才投入一批物资,实在是 “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喂好草”,画饼手段极为娴熟。
吴昊和清灵知晓这是宗门权衡利弊之后的无奈之举,如同敷衍了事的施舍,令人心生无奈与愤懑。但吴昊与清灵并未因此而气馁,这批盔甲利刃,有总比没有强。
吴昊与清灵不知道的是,大劫来临,天机紊乱,诸般变数莫测,演算亦不可得。各门派宗门之大佬皆明了,大劫已然正式降临。此后,众人唯有各凭自身本事,于这乱世中求存。
十日之期已到,整个战线上鼓声如雷,号角声悠长而尖锐。主战场的大幕终于拉开,各家贵族门下的将领们率领着各自的军队,整齐而威严地列阵对峙。阳光无情地洒在他们冰冷的铠甲上,折射出嗜血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