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中,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第2/5页)

喃地道。

“旧账未了,又添新愁呗。”沈腾道。

南中,对于这个时代的蜀汉帝国来说,本就是最大的一道难题。甚至在另外一个历史的维度里,蜀汉亡国时,刘禅都没有选择逃亡南中,以图东山再起。

由此可见,南中,在蜀汉政治格局里,是多么的不受待见。

“确是如此!”

……

又是一阵难言的沉默。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去到南中的任务有多艰巨。

魏延此次带兵南下,有赌气的成份在内,也有对国家的责任心使然。

当他从马岱那里得到真相后,当时的想法很复杂,很乱,什么样的想法都有。

但真正细究下来,摆在魏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直接回成都,向皇帝刘禅表明心迹,上交兵权,以释嫌疑。

这样的好处是皇帝肯定会相信魏延的忠诚度,但魏延明显就认了输,接下来会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二是直接拿下马岱,夺了马岱的军权,杀了他或者放他走,都不重要,自己带兵继续抢夺杨仪的兵权,肯定能成功,胜在出其不意,杨仪估计还在想着谁能给魏延背后来一刀呢。

,!

但麻烦是,夺了兵权之后呢?

因为事实上你已经造反了,皇帝也没有办法包容一个擅自抢夺兵权印符的大将军,无论你有多少种理由,都不可能。

把持汉中郡,来一个独立自主?

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三国鼎立的形势已经很明确了,不可能再出现另外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割据政权。

第三条路就是直接去降魏。

则这也刚好中了诸葛亮杨仪的圈套。只不过是没有死而已。

对于魏延来说,后两样断然是他不愿意选择的。

他不是一个叛国者。

相反,他是蜀汉帝国的缔造者之一,这帝国的一草一木无不浸染了魏延的心血。

第一种选择明显更好,但问题是,在诸葛亮规划好的后诸葛亮时代,已经没有给他魏延留下哪怕是一个小卒的位置,他回去后,怎么办?

一个被“抛弃”了的大将军,被别人随意拿捏,这样的选择,又是心高气傲的魏延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忍受的。

为难之际,魏延恨不得直接给自己一刀算了,一了百了。

这时候,马岱也是窘迫得无地自容——

“一切,都是诸葛丞相的临终安排,我马守义也是按照丞相的计谋行事。我马岱对你老魏没有一点私人仇恨,但是,我又不可能不遵从丞相的命令行事。

有一点我马岱要明确说明,你魏延不造反,我马岱就没有权利向你举起刀子!

现在,既然大家把事情已经公开了,这就没有别的选择了,要杀要刮,你老魏说句话,但要我和你一起造反投敌,对不起,你还是杀了我吧。”

——当时的马岱就是这个态度。

和对诸葛亮的态度一样,魏延一点也不恨马岱。

人家也是遵从上级的命令行事,假如换个位置的话,他魏延也会同样如此行事,而且可能做得更加决绝。

对于魏延的未来何去何从,马岱的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回去,直接回成都,向皇帝陛下请罪,说明情况,任陛下处置。

这时候,蹲在旁边发了半天呆的沈腾却神神叨叨地冒了一句话出来:“老魏,要不,我们到南中去吧。”

这句话当即将魏延和马岱都震了个外焦里嫩。

马岱当即拔出腰刀,要将这个莫名其妙出现在这里的家伙剁了喂野狗去。

都是这小子捣的鬼,将诸葛丞相的连环计毁于无形。要是老魏选择造反,马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