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成都旧事 (第2/4页)

撇了撇嘴巴,长长地“切——”了一声,然后,又加了一句:“你大爷的——”

成都。

自古有文明必有大江,有大江必有大城。

所谓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这就是“成都”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

成都的建城历史很长,从宝墩文化起,成都的历史有4500年;从金沙文化起,成都的历史有3000年;但成都真正进入中原腹地人们的视野,却是秦国筑成都城起,这历史有2300余年。

公元前311年,司马错征服巴蜀,张仪、张若筑成都城。

后,李冰开凿郫江、外江流经成都,形成“两江珥市”的格局。此后两千年,成都的城市名称从未改变,成都的城市中心从未改变。

成都所在位置,按照后世人的说法,叫成都平原,但若你真正生活在成都,就会发现,与其说它的平原,不如说它是一个坑底。

只不过,这个坑着实有点大了些,而且,它是个平的,所以,干脆就叫它为一个巨大无比的平底锅更恰当。

这个平原四周都被高大连绵的山脉阻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

北部秦岭大巴山,西部龙门雪山邛崃山以及诸多雪山背后的雪域高原,东部的巫山大娄山以及背后连绵数百里的荆山山脉,南部,则是南中更加广漠的十万百万大山,这些山,能一直连绵到南海边上去。

,!

所以,被群山围困阻隔的成都平原,很有点密不透风的感觉,也因此,成都的夏季是相当炎热的。

好在西部雪域高原还会有些清凉空气时不时地光顾一下,而且诸多雪山大河经过成都平原,能让这里的人们不时地舒爽一阵。

但问题是,这些江河的水汽蒸腾之后,淤积在成都平原的上空没法消散,出不去,所以,会形成比较严重的一层厚厚的水汽云。

也因此,夏季的成都被阳光普照的日子,并不算多,这也是巴蜀出美女的原因之一。皮白貌美大长腿,有没有大长腿不一定,但肤白貌美却是肯定的。

但不论怎么说,七月的成都,已经很有些热度了。

满城都是绿荫婆娑的高大树木,尤其是路边的树荫,会将盛夏难得的阳光遮挡着斑斑驳驳,从缝隙中泼洒出来的那些稀碎的阳光便被切割成了点点银白。

这一日,有难得的早朝。

既然是早朝,就一定很早,对于后世人来说,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不到五点起床,不到六点点卯的那个概念。所以,这个时候,距离太阳升起还有一段时间。

不仅是早朝,而且是大朝。

所谓大朝,是指凡是在都城的六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的朝会。而小朝,则是四品以上官员才能参加的朝会。

而那种由皇帝陛下参与的,大臣中只有蒋琬和费祎或者其他几个人参与的朝会,就属于内朝了。官员们喜欢把这内朝也叫小朝,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内朝”一说。

在成都的这些大臣们对于这样的早朝,既有新奇感觉,也有幽怨心态。

无他,新帝刘禅的懒政导致。

刘禅当皇帝的时间可也不短了,先帝去世于公元223年,今年是公元235年,也就是说,刘禅在皇帝的宝座上已经稳稳当当地坐了12个年头快满13个年头了,但是,很遗憾,他真正感受到皇权的尊严与宝贵,只有半年多一点。

而真正有刘禅参与的大朝会,也只有一次。小朝会其实也不多,但大家的确没有心思去铭记这个数字了,没意思,也没价值。

所以,新奇一说,便源于此——他们终于可以见到久违的陛下了。

这固然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至少散朝回家之后,有一个可以持续吹嘘很久的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