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益州帮打响的第一枪 (第1/6页)

朝堂上的沉闷,有天气的成分,但更多人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心里,这一切,不过是在酝酿某些重大事项而带来的沉闷感。

这是风雨欲来之前的沉闷。

就看谁会第一个站出来,打破这种局面了。

终于,光禄大夫谯周再次启奏道:“陛下,既然已经坐实魏延谋反,当夷灭三族,还请陛下立即派人,捉拿魏延家族!”

司徒徐靖难得上一次朝,却也赶紧出班上奏道:“陛下,老臣徐靖附议。此乱臣贼子,必当夷灭三族,否则不足以平民愤彰显大义啊!”

很多人听了徐靖的话,都不由得皱起眉头。

魏延谋反,夷灭三族是应该的,但这话,从徐靖的嘴巴里说出来,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要说这徐靖,也是一个奇葩,既德高望重,又臭名远扬。

徐靖本是汉少帝时期的朝堂尚书郎,专门负责考察孝廉事。徐靖和他堂弟许劭就是最着名的士大夫的代表,由他二人每半月发出的对时下人物的评价,几乎成为当时最被人痴迷的“月旦榜”,任何人只要经过他二人的点评,立即便能身价倍增,或者跌落尘埃。

董卓擅权时,也觉得徐靖有些才能,就让他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

但徐靖却联合了许多人反对董卓,董卓要诛杀徐靖,不得已,徐靖逃亡四方,曾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于孙策攻王朗前与家属俱避难交州,受到交趾太守士燮礼待,再后来,辗转到西川成为刘璋手下。

刘璋对徐靖的观感很好,直接让徐靖做了成都太守。这种信任度,不可谓不够。

但是,当先主刘备的大军围城,徐靖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打开成都大门,迎接刘备的大军入城。

不巧的是,徐靖做事的能力不够,城门还没有打开,便被刘璋的手下当场活捉了。

但因为刘璋当时也已经在考虑开城投降,所以,就没有治徐靖的罪。也许,刘璋根本就瞧不上徐靖,不屑于杀他。

刘备入川成功,对徐靖的感观不是很好,不打算用他。法正却坚持说,刘备初出川,必须要效仿一下“千金市马骨”的故事,这徐靖,不就是最好的“马骨”?

诸葛亮也是这个意思。

而且,徐靖是个学问大家。

先主刘备用人,要么不用,要么就往死里用,既然大家都说应该用他,好吧,他直接给徐靖一个司徒的位置,这就是位列三公了。于是,一个以清闲名士着称的徐靖,竟然陡然成了蜀汉政权唯一的三公。

位列三公,地位之崇高,无人可比,就连诸葛亮见了他,也得低头弯腰给他行礼。但徐靖却无一点实权,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吉祥物。

司徒,不是丞相一样的官职吗?怎么徐靖这个司徒,就成了个花架子呢?

为什么呢?

原来,大汉朝从武皇帝开始,便刻意削弱丞相权柄,到了东汉,司徒司空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荣衔儿,也就是名誉称呼,很高很高的名誉政治头衔儿,属于高高挂起的那种。

此时的徐靖年纪已经很大了,却热心初衷不改,很是为朝廷推荐了一些人才。

所以说,徐靖在蜀中,既德高望重,又臭名远扬。

今天,老司徒徐靖听说诸葛丞相去世,前线风云变幻的事情后,也深感此事对朝堂的震动影响,主动来到大殿之上,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焦虑、悲伤、惊恐……种种情感交织之下的刘禅早已经两眼恍惚,他这才发现老司徒也来到朝堂之上,赶紧让值班太监拿来一个凳子给老司徒,搀扶他坐下。

刘禅对董允道:“休昭,还得你走一趟,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将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带回成都即可,你传朕的旨意,只要南郑侯愿意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