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天大喜讯,北人来降(2) (第2/4页)
是职业军人,专门负责打仗的。
而僰蛮军队,战时为军,农时为民,乱时为盗为匪,哪里有什么所谓的“正规军”?
这种典型的“藏军于民”,看似节约了耗费巨大的养活军队的费用,但队伍的战争素养,无形之中,也就如同天地差别。
山林之中,蛮人为王,并非因为他们的丛林战争素养高,而是他们世世代代就在山林之中生活,更加熟悉山林所有,习惯了而已。
且兰国王宫。
大殿之内,觥筹交错,气氛浓烈。
刘胄坐在高高的宝座之上,下垂手左边坐着孙吴代表吴彦祖,再往下,便是自己的几个老兄弟老朋友,也都是僰蛮豪酋洞主大王等。
右边,则坐着那吊着胳膊受过“髡刑”号称“魏六”的年轻人,接着是已故南郑侯的三个姑娘,再接着是一个黑大个子,再接着是几个年轻人。
他们身后,还站着几个年轻人,一看就是魏氏家将奴仆等人。
刘胄高高举起酒杯,“哈哈哈”三声大笑,高声说道:“诸位豪杰——来来来,让我们共饮此杯,共襄盛举,为老侯爷报仇雪恨的事情,就由本王一并承担就是了!”
那年轻人起身来到大殿中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刘胄磕了一个响头,哽咽着道:“魏六不报父仇,誓不为人!”
,!
另外三个姑娘也一起都来到魏六身后,跪倒在地,各自从腰中扯出腰刀,分别将头发割下一缕来,抛掷在脚下,纷纷含恨道:“父仇不报,誓不为人!”
其余跟着他们来的人也都纷纷起身,来到殿中,跪倒在他们身后,哭喊着道:“不为侯爷报得此仇,誓不为人!”
那个黑大个子甚至掏出一柄小刀,在自己的额头上划了一道深深的印痕,顿时血流满面。
看着殿中这眼睛红肿嗓音嘶哑的众人,刘胄等一众僰蛮豪酋也深为感动。
关于诸葛亮死,南郑侯造反被诛的种种情由,已经都非常明了。
事情是这样的——
诸葛亮临终前,特意将所有丞相印信全部交给随军长史杨仪,并且安排由随军长史杨仪带领军队回汉中。诸葛亮也知道魏延必然不服从杨仪的管教,会造反,为了一劳永逸消除后患,便刻意做了许多安排,有意逼反魏延,更安排了平北将军马岱跟随在魏延身边。
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设计之中。
那魏延在毫无防备之际,被身边人马岱一刀枭首。
马岱率军诛杀魏延亲信军卒的时候,发生了哗变,有部分军卒不愿意对南郑侯爷的手下下手,所以,魏延的亲兵都尉魏黑子,就是那个将额头划得鲜血淋漓的大个子,带着侯爷的亲信家将和护卫兵突围而出,走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路——他们竟然以最快的速度奔回汉中,抢出了魏延的儿子和三个姑娘,一路向南,绕过成都府奔向南中,计划从牂牁郡进入吴地。
对于魏氏选择南中路径,曲折进入吴地,想想,也很好理解。
因为北上,注定被杨仪阻截。
东去,夷陵道上,肯定是过不去的,而长江水道,在白帝城夔门附近,注定会是死路一条!
所以,绕道南中,进入吴地,才是最佳的选择。
这也算是真正的兵行险着了吧,否则,走其他任何一条道路,都注定会被杨仪算死。
其实,魏氏之所以能够逃到且兰,说到底,还是占了一个时间上的便利——蜀汉各地,谁也不知道魏延谋反这件事情,魏氏子很可能就利用了这个信息差,才能够活着走到此地来。
而魏家其他人,不用说,都已经被陷在成侯府中了,是什么下场, 想想,都知道。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