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让传奇,继续传奇 (第3/4页)
朝开拓和经营西南的最边远的郡——永昌郡设立。自此,西夷道、南夷道、永昌道连成一线,古道全线贯通。
但是,汉武帝集全国之力,也只不过在自己国度内,打通了从成都通往永昌郡道而已,真正计划中“通禅国(今缅甸),度身毒(今印度),达大夏(今阿富汗)”,然后,在政治上与大夏联合,“合击匈奴”的国策,却是依然没有实现。
但是,这条古道的贯通,却给了偏居永昌一隅的吕氏一个莫大的机遇。
在此基础上,吕氏举全族之力,继续向外,最终,打通了南部西南部商道,也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蜀身毒道”——
“蜀身毒道”分为南、西两道,南道分为岷江道、五尺道。
岷江道——自成都沿岷江南下至宜宾,是秦时李冰烧崖劈山所筑;五尺道是秦将常颊所修筑,由宜宾至下关(大理),因所经地域山峦险隘,驿道不同于秦朝常制,仅宽五尺,故称为五尺道。
南道则由成都一宜宾一昭通一曲靖(建宁)一昆明一楚雄一大理一保山(永昌)一腾冲一古永一缅甸(掸国)一印度(身毒)。
西道又称牦牛道,是司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故道修筑而成,即由成都一邛崃一芦山一泸沽一西昌一盐源一大姚一祥云一大理,与南路汇合。
“蜀身毒道”的贯通,彻底将永昌吕氏推向的另一个高峰,其所居住地也被称“不韦县”,由此可见吕氏一族在此地的鼎盛辉煌。
但从根子上讲,吕氏却又低调得可怕。
先祖吕不韦当年的遭遇,让族人对于当权者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彻底了然,所以,尽管吕氏此时已经成为永昌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在整个南中,却像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鼍,从来无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
吕氏的骡马队,常年奔波在在南中向南向西的“蜀身毒道”上,流金淌银,自得其乐,而外人,则难得望其项背,甚至,连管中窥豹,都难如登天。
诸葛亮当初征南中,最终的战场就在永昌郡,当年的永昌郡守王伉也正是得了吕氏一族的吕凯的大力襄助,才有了后来的三大反王聚永昌,集中攻打小小的永昌郡城,却不得,最终被诸葛亮一举合围歼灭的壮举。
永昌会战结束,诸葛亮率领大军入城已毕,问郡守王伉曰:“谁与公守此城,以保无虞?”
王伉曰:“某今日得此郡无危者,皆赖永昌不韦人,姓吕,名凯,字季平。皆此人之力。”
孔明遂请吕凯至。凯入见,礼毕。孔明曰:“久闻公乃永昌高士,多亏公保守此城。今欲平蛮方,公有何高见?”
吕凯遂取一图,呈与孔明曰:“某自历仕以来,知南人欲反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战之处,画成一图,名曰《平蛮指掌图》。今敢献与明公。明公试观之,可为征蛮之一助也。”
,!
孔明大喜,就用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于是孔明提兵大进,深入南蛮之境,七擒孟获,南中方平。
这一战,吕氏不过是稍微露了一下峥嵘,便让诸葛亮收获南征大捷。由此可见吕氏在南中的可怕实力。
南中四郡改为七郡后,诸葛亮封吕凯为新建昆明郡守,一方面是对其功业的犒赏,另一方面则是想将吕凯调离吕氏的大本营永昌郡,分化其家族势力。
但是吕凯却不为所动,以自由闲散不喜为官为由,拒绝了郡守一职。
人家吕氏才不上你诸葛亮的这个当呢。
人家有的是底气不当你这个郡守。但在永昌郡,无论谁来做郡守,和姓吕的做,有什么两样!铁打的吕氏流水的官,不信,你试试!
这也就是你诸葛亮亲自前来,人家吕氏拱手献上一本《平蛮指掌图》,若你不来,人家吕氏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