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闻风丧胆的春天 (第1/5页)

成都

西乡侯府。

这里,就是当年的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张翼德的侯府。张飞生二子,长子张苞,次子张绍。张苞生张遵,即现在在南中横行霸道的“包子”。

张苞很早就去了军阵之上,并且有着非常出色的军事天赋,很得诸葛亮的喜爱,但是,张家男人的去世,都相当地憋屈。

张飞死在夷陵之战的前夜,睡觉时被自己手下范强张达二人将脑袋割了去,送给孙权。

所以,张飞是蜀汉帝国高级将领中死得最憋屈的一个。

而长子张苞同样死得憋屈。

在北伐战争期间,张苞的战马失蹄,将小将军从高山上摔下深涧,脑袋恰好撞在石头上,不治身亡。

张苞去世时,弟弟张绍已经出仕为侍中,这是皇帝身边的秘书一类的官衔,地位显赫并且重要。此时张苞的儿子张遵还小,于是,本该张苞继承的侯爵,便由叔叔张绍继承了。

张飞一生只有一妻,便是大名鼎鼎的夏侯春天,夏侯渊大哥的女儿。

说起这夏侯春天,正应了那句话: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

当年闹黄巾时,夏侯家本是谯沛大姓,但一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二来曹操回乡变卖家产召集军队反董卓,同为至亲的夏侯家基本上都把资产捐献给了曹操养军队,身为曹操骨干的夏侯渊又是一个尤其清廉的性子,所以,夏侯渊自己家里的日子也过得尤其艰难。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逢打头风。

恰好在这时候,夏侯渊的大哥去世了,留下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儿夏侯春天,不得已,夏侯渊便将侄女接过来自己抚养。

当时兵荒马乱的,缺吃少穿,就连夏侯家的孩子们,平时也得出去荒地里捡拾粮食和柴禾。当时生火做饭烧的东西,基本都是外面野地里捡拾回来的,这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夏侯渊的儿子便是在这个过程中走丢了,再也没有找回来。至于是走丢了,被拐卖了,还是被人做了人肉包子,说不好,因为这个时候,易子而食的现象早已经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黄巾过处,白骨累累,多少人都曾经吃过人肉,然后被人吃肉,谁又说得清楚?

当时正值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战徐州。

曹操亲自征徐州,发誓要将这个狗皮膏药一样的刘玄德拿下,刘备战败逃亡去了河北袁绍处,关云长土山被困,与曹操“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保证大哥家眷的安全和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一旦知道大哥去处可以自由选择……

这个“约法三章”的说法,是真还是假,不好说,但事实胜于雄辩,关云长做到了,所以他“义薄云天”,曹操也做到了,所以他“礼贤下士”。

二人各有所得。

一起战斗的三人中,张飞的际遇却更为别致有趣。

刘备跑了,关羽降了,张飞溜了。

张飞不得不溜,因为当时的张飞年纪轻轻,他被刘备委以重任——守城。而当曹操大军兵临城下之时,城里的人早就不把张飞这个小小的粘豆包儿当干部,直接将城门打开迎接曹操进城。

张飞只得一个人悄悄溜走,不带走徐州的一片云彩。

孤苦伶仃的张飞又憋屈,又彷徨,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这个时候的张飞,还根本没有成长为后来的“万人敌”。要知道,当年桃园议事时,张飞还是一个高中生一般的马仔,也根本不像后世小说里说的那样“桃园结义”。

桃园议事后,这才几年,当年的小屁孩儿张飞已经成长为一个个子高大身材魁梧的汉子,年纪只20来岁,这是他的优势,但也是他的软肋。

核心老大不见了,最能打的关羽降曹了,自己一个人行走在田野里,放眼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