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永昌三雄,各有所谋 (第2/5页)

他一个名正言顺的臣。”

“各取所需!”

“正是。”祝融氏欣慰地一笑。

这个儿子在她这个老干妈面前,话语虽然很少,但相处下来,却很有些“心有灵犀”的味道,仿佛是自己失散在外多年的亲生儿子一样。

这种感觉尤其让祝融氏尤感觉享受。

一开始,接到丈夫孟获的来信,说自己在平夷城认下了一个干儿子,而且还是个汉人后生时,祝融氏颇有些不以为然。

大抵丈夫又喝高了吧。

蛮王的信很简约,简约到只有了了几句话,意思就是这个儿子不错,他的费用开销都由我银坑洞承担了云云……

对于蛮婆祝融氏而言,丈夫不过是想着法儿地找机会给帝国一些财政补贴罢了。无他。

好在丈夫有了长进,竟然玩起了新花样,搞了个“义父义子”来作伐。

也罢,这所谓的“义子”,或者就是帝国高层某位权贵子弟罢。

直到关于这位“义子”的种种事迹不断传来三江城,蛮王妃祝融氏才终于发现,丈夫似乎还真的干了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这许多年以来,丈夫第一次让祝融氏刮目相看了。

所以,为这个“很不错”的义子埋单,祝融氏眼睛都不眨一下,一来他孟氏穷得就只剩下银子了,二来,这小子很可能会让他孟氏打破目前永昌三雄的平衡态势。

,!

“大理段氏,所重者,民心。”祝融氏每次想到段氏,心里都有种不祥的预感。

吕氏为钱,可以理解。

孟氏维权,也可以理解。

唯独这段氏,本为外来移民,却“自甘南中”,将自己打扮得洋不洋土不土汉不汉蛮不蛮的,这本身就让人费解了。而在对待外来佛教一事上,更是热心得几乎都有点“奋不顾身”了,这就尤其让人不得不忧心忡忡。

段这个姓氏,本是汉族大姓,在陇西一带,胡汉杂乱之后,更为兴盛。段氏在东汉末年甚至曾经出现过一个可以“止小儿夜啼”的人物——段熲。

在整个大汉朝的历史上,给中原帝国带来最大伤害的,前汉有匈奴,后汉则属羌族。

羌族生活在后世青海西藏一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羌蛮”。而这里所讲的羌族,则主要为生活在青海甘肃一带的的西羌东羌先零羌参狼羌钟羌等,这些民风剽悍的羌族,几乎与后汉帝国整整纠缠了一个多世纪,直到遇到了一个名叫段熲的战神。

这是后汉最后一个百战百胜的战神,更是一个杀神。

段熲本是帝国皇家陵园的小小管理员,每天干着清洁卫生和安保工作。但就在这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却成长出来一位百战百胜一举荡平羌蛮的将军来。

段熲作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

在历史上,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多,段熲之前,有一个,名字叫白起,外号人屠。白起之后,有一人,名项羽,号为霸王。段熲之后,再无一人。

经过湟中之战、鸾鸟之战、遵义山之战、洛川之战等大小百余战,段熲彻底将东羌西羌打得生机全无,苟延残喘,彻底解决了后汉百多年来都未曾解决的帝国西北羌族祸患。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中记载,三国最着名的毒士贾诩初入官场,郁郁不得志,辞官还乡途中,遭遇叛乱的羌蛮劫道,将包括贾诩等人在内的十多人全部抓获。贾诩只说了一句话:“某乃段熲外孙。”羌蛮闻言大惊,当即将贾诩等人全部礼送出营,多赠金银马匹,送其远去。

这就是段熲。

段熲后来曾经担任帝国首都卫戍司令司隶校尉,并曾经一度担任帝国最高军事领导太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