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托孤大臣的命运挽歌 (第2/5页)

却是喜悦。

“陛下该记起我这个旧人了吧。”他以为陛下会记得当年故事,重新启用自己。

他也让人多次进行了试探,但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李严坐不住了。

再说了,成都多的是人希望李严赶紧回来。诸葛亮丧事已毕,政治权力瓜分第一期已经结束了,但第二期远未开始。再不回来,恐怕最后益州人只能吃点汤汤水水的了,你当政治斗争是养猪?

按照原来的处罚约定,李严就该呆在梓潼郡,没有皇帝的诏令,他死,也该死在梓潼郡。

但是,李严等不及了,益州帮的大佬们等不及了,所以,才有了李严悄然潜回成都李府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切行为,皆出自李严手笔。

其实若诸葛亮在世,李严断然不会出此下策的——走群众路线,利用热血上脑的群众,夹杂许多益州人的私货——这本就已经落了下乘。但此时的李严早已经离开军队多年,门生故吏早就不知去向,即便偶尔有一个两个孩子啊联系的,也早不知道人家的屁股坐在谁的座位上了。武装力量的欠缺,让他不得不行此拙劣招式。

更何况,蒋琬费祎将军队把持得严丝合缝,根本就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

“反正,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下作就下作吧,仅此一次!”

,!

李严并不想造反,他只是想造势。

他的逼宫,说起来更是一种无奈之举,他想用这种血腥的方式,让皇帝刘禅想起自己这多年来背负的恶名,做出的牺牲。

李严未尝没有想到,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但背后的那位大佬让人带过来一句话:“时不待我。”

那位大佬一向以慈善面目示人,但在这些关键时刻,却总是言简意赅得让人咋舌,即便身为李严这样曾经煊赫一时的国家重臣,也丝毫不敢有些许的其他想法出来。

“也罢,左右不过是一个‘死’字罢了,与其这样苟且偷生,不如奋力一搏!”

益州帮的大佬们也不是没有认真分析过此事的利弊后果。

从骨子里讲,蜀汉的皇帝刘禅不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念旧、承情,宽厚,才是他的本性。所以,大概率的,刘禅会记起李严旧事,给益州帮一个交代来。

但最坏的结果,便是刘禅狠下心肠,要给益州人一个教育的话,则益州帮便不得不将李严抛弃了,给人家刘禅一个交代。

这是最恶劣的结果。

大家当然不愿意看到,但却也不得不做这个后手准备。

李严自然也很清楚。

所以,当由他而掀起的群众运动在成都正式上演且如火如荼之时,李严反倒不再有杂念思想了,坦然坐在府中喝茶。

——他接受任何一种结果,坦然,无怨无悔。

当蒋琬闯门而入的时候,李严便知道,自己将要接受的,便是那最恶劣的一种结果了。

死到临头,真的可以坦然面对么?

怎么可能呢?

李严这一生,执拗,狂躁,私欲太重,这让他很难融入刘备集团的核心,但却恰好被益州人所觊觎。

李严的崛起,有他自己的能力使然,也有益州人的有心帮扶有关。

他曾经一度来到人生的巅峰,可惜,如同流星一般,灿烂,只属于一瞬间,眨眼便逝去。

心有不甘,所以癫狂。

李严很想将当年故事说出来,这事情整整过去三年多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都备受煎熬,但是,他一个人也没有讲过,连他的儿子李丰,都不知道。

既然是蒋琬来了,他李严彻底输了。

他输了。

所以,接下来,益州帮一定会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