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关于交州 (第1/5页)
交州阮氏交割了部分黄金,匆匆忙忙离开兴古城,南下交州不提。
自认发了一笔横财的朱武兴高采烈地要做东,宴请朱武和沈腾二人。
但最后,这资格却被马保国硬性地抢去了。
因为这是马保国来兴古城之后第一次有机会和沈腾面对面。用他的话说:“朱哥,这个机会,你要是不给兄弟我,那我明天就走,以后别说认识兄弟马保国!”
朱贵一肚子的郁闷:“你马保国吃的是我的,喝的是我的,你请客,你不过是拿着我的东西请客罢了,这样的请客,有个屁的诚意!”
但他也无法,毕竟这几天相处下来,他朱武和马保国二人早已经“如漆似胶”了都,你好意思打“兄弟”的脸?
于是,当夜,便是马保国做东,地点选在军营之中,邀请对象仅限于沈腾和郡尉朱武二人。
张遵他们不知道在哪里打野,自然就不在被邀请之列。
南中的冬夜,温暖,宁静,寥廓,深远。
此时的马保国军营,早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符合标准的军事堡垒,有吊斗,有木楼,有壕沟,有鹿砦,还有许多用来滞碍对手的木桩,也有叫做绊马桩的。
四周的碉楼之上,火把星星点点,摇晃不定。
军营中有成队的巡逻队,不时走来走去。
三人坐在军营中间的一块空地上,显得尤其单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内心激动欣喜若狂,有人不断骂娘暗自神伤。
朱武一边吃喝,一边在心里不停问候马氏祖宗十八代,“吃老子的,喝老子的,借花献佛,却连一个谢字都欠奉,还想挖老子的墙角,你马氏就这样做人?”
马保国却压根不去顾及朱武怎么想,好不容易将沈腾请来,你朱武不过是一个添头罢了,谁在乎你这个添头如何想,识相的,好吃好喝少说话。
话题很多,白天里的阮氏等量黄金赎死人,便是最好也最便捷的话题。
“沈公子,这交州阮氏,到底有什么来头?您给说道说道——”马保国诚心诚意求教。
朱武也瞪大了眼睛。
要说起来,对于交州的了解,他朱家可该比巴蜀任何人都有话语权了吧,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这姓马的,却舍弃自己这个地头蛇不问,上赶着去问一个北来子外来汉,却不是“问道于盲”么?这些上赶着巴结的货色,想想,真是让人腻歪!
朱武在心里耻笑这莽汉子,但却也很想听听沈腾的说法,在内心里,反正,他是不怎么相信沈腾会有些许新鲜说辞的。
毕竟,他来南中是头一遭,而且,他更不是交州人,如此年轻,能有什么高人一等的认知来?
沈腾举杯示意二人饮酒,自己也喝了一口,放下酒碗,沉吟半晌,道:“要说到对于交州的认知,小弟我是真的没有多少咧,但这阮氏在交州,尤其是在交趾一郡,却是一等一的豪阀不假。”
其实人家马保国虽然在朱武这家伙的眼里心里,一直被骂做“莽夫莽汉”,但人家马家可也不是普通人家,对于姓氏文化等,一样有深刻的认知。
姓氏,究其根本,是一种文化,源于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时期,姓和氏属于贵族专享。普通民众,也可能有个称呼,但那只是个代号,符号,与姓氏无关。
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整个社会也发展进步了,到了战国时期,贵族沦为平民,平民也可骤然而富且贵,姓氏,也就沦为平常物,尤其是秦汉之后,姓氏混为一体,再无高贵低贱之说。
但有些豪阀,因为长期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就使得这些姓氏再度“伟大”起来,“光辉灿烂”到“须仰视可见”。
沈腾从来也不是个做作的人,既然谈到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