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让传奇,继续传奇 (第2/4页)

孟优问道:“兄长,既然如此,我们该当如何?”

孟获轻轻将兄弟的肩膀拍了拍,道:“兄弟,我们不动,就是最好的贡献!别去想三想四的,你觉得人家庲降都督府是吃素的?人家那马忠将军就是吃素的?当年的朱褒,不就是死在马忠和张嶷手里?被赶得像狗!”

孟优点点头,仿佛回忆起当年岁月,娓娓地道:“当年,我们也如丧家之犬呢。”

孟获道:“是啊,这一说,转眼间,十多年了,这不,丞相也刚刚去世了,这个消息,南中知悉者,也就郡守几人而已,切莫到外面去说。咱们得找个机会,到丞相坟前去祭拜祭拜才是。”

孟优道:“为何不在南中为丞相立庙祭祀?”

“这个事情,我昨天已经和郡守大人谈了,他也认为,以我孟氏起头,民间自发为好,毕竟朝廷没有诏令下来,他们是不好擅自行动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人来报,说郡守吕大人有请。

孟获急急忙忙赶到郡守府,与吕凯见面。

说起这吕凯来,可也不是外人了。

吕凯,出身永昌郡不韦县大族吕氏。说起这吕氏,却更不一般了,乃是当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后人。

当年,吕不韦豪赌一场,奇货可居,赌了一个秦王上位,赌了一个权柄天下金玉满堂。但是,秦王嬴政对于吕不韦却一直提防有加,一旦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借嫪毐事变之机,一举将吕不韦拿下,将吕氏一族全族流放至西南最偏远的地方,也就是此时的永昌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而吕不韦自然知道秦王对自己的忌惮之深,不韦不死,秦王难安。于是,尚未进到蜀地,吕不韦便吞药而亡,留给家族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吕氏一族辗转来到蜀中,一直向南,直至边境治所,方才隐居下来,苟延残喘。

但吕氏毕竟出生战国顶级豪奢之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非南中一般大族可比。

此地地处西南,再往南,便是后世的中南半岛西部的缅甸老挝等地,从缅甸向西,便可入古代印度。

吕氏当初本就是战国时期顶级富商,以商为本,成为首富,并进而成为秦国丞相,骨子里的商业基因,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迸发出来,是金子,终究会闪光的。

地处大汉最西南边陲的吕氏,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辟出几条前无古人的商道来,后人称为“蜀身毒道”。

其实早在秦统一前,蜀守李冰父子就已经开始了对西南夷道的开发,但真正大规模的两次开发却是发生在西汉王朝武帝执政期间。

《史记·平准书》载:“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然而,因为开凿西南夷道的工程实在太过巨大,征发开道的士卒均为巴蜀人,旷日持久的工程劳民伤财,加上当时武帝的当务之急是平定北方匈奴,于是,“秋,罢西南夷。”

第一次大规模开发西南夷,半途而废,无疾而终。

四年之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归来,言其在西域看到“蜀锦、邛杖”,再次激发了汉武帝开凿西南夷道的决心。

因为第一次开凿的目的不过是出于封建帝王“一点四方”的心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图,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这一次,张骞带回的西域奇珍让汉武帝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具有世界眼光的汉武帝要开辟一条直通大夏的“国际通道”。

于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即挥斥方逎,用军队作先驱,强行开道,以通大夏。

他用武力将西南夷道通到滇西洱海地区,“通博南山,度澜沧水”直至“蜀身毒道”国内最后一段——“永昌道”开通。

公元69年,汉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