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3/4页)
了,这些人死后,根本就没有人来追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有甚好怕的?”
“那,蛮王,我听说好狠的。”
“切——蛮王,呵呵,这千人万人在帮他蛮王赚钱,咱就取了他九牛一毛,一毛,知道不?就你这几根毛,呵呵,谁在乎!”
“死的人多了,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你呀,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告诉你吧,这事儿,可不是咱一家在做,隔壁洞窟的才特喵地厉害,前天一次性整死了八个!多少银子,你算算!狗日子王大顺!良心让狗吃了,硬是下得了手!”
“早点睡吧,明天,咱还得去矿上哭一天。”
“哭一下,是个意思就行了,没看见矿上那些王八蛋的,一个个眼睛就没有离开过你的屁股蛋子!嘿嘿,咱李老四的女人,可不能总便宜了别人。过来,让哥亲一口”
窝棚外面,沈腾和猴子悄然离去。
显然,沈腾这是遇到电影《盲井》的故事桥段了。
后世,在一些矿山里,有人专门到外面寻找那些没有根脚的流浪汉,带到矿山上去,谎称是自己的什么亲戚,然后,在井下制造矿难,向矿山索赔。沈腾他们今天遇到的,大抵就是这样的故事。
而且,在这银坑洞里,貌似还不止一个团伙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发着同样的死人财。
第二天,以李老四彭金莲王大顺等人为首的几十号人全部被缉拿,送往郡城衙门,交由官方处理。
郡守的官衙工作效率实在惊人,当即来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将矿区的外地民工狠狠清理了一番,竟然在其中抓了十多个被官府通缉的恶人来。
老干妈开心地恨不得抱起干儿子,在他脸上啃几口才罢休。祝融氏不在乎多赔的那几个银子,她在乎的是孟氏在政治上的清白,只要不因此影响到孟氏在蜀汉朝堂上的声誉,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沈腾等人又在矿上到处转了转,后世人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在这里,随便指点一番,便是超人一等的存在。
比如含金矿石被托运出来后,便有民工或肩挑背扛,或是小木车拉到空旷处进行粉碎,这个工序尤其耗费人力。
粉碎后的碎石粉末,再由淘金工人用竹编的筛子在河水里进行筛金。这道工序,对人身体的损伤更是严重,许多工人长年累月地工作之后,腰成弓形,再也直不起来。
沈腾告诉孟繁,若在河水上多建一些水锥,利用河水流动的动力,带动筛子旋转,就能将人力节省许多。
,!
其实水锥,在前汉武皇帝时期便已经在关中推广,渭河上下,到处都是水力磨坊,多到甚至官府一度专门下文,禁止再建,并且拆除许多磨坊。但在南中,这些却难得一见。这里很多地方,基本上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有效利用自然动力的,几乎还没有见过。
至于用水锥粉碎石块,则更会大大节约人力。
不仅这个,关中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武皇帝时期便大力推广的元朔铁犁,到目前为止,南中依然少见踪影。
铁器的推广和使用,是推进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甚至有人将人类历史用“石器”“青铜器”“铁器”作为阶段划分的标志,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很遗憾,汉末以来,举国乱战,哪里还有炉火燃起?铁器的推广,在南中,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只有民间的一些小火炉还在勉力维持着最基本的市场供给。
举国烽火,唯有南中,还算平静,如此一来,这里的刀耕火种,这究竟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讽刺?
假若南中有铁,沈腾会毫不犹豫地在这矿区里建一个环形铁路,小而窄的铁轨,然后,即便是人力或者畜力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