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烫手的山芋何其多也【1】 (第3/4页)

但问题来了——诸葛丞相临终前,却将数万大军交到杨仪的手上,并且亲自将丞相印信都交到杨仪的手上,委托他将数万大军从曹魏的地盘上安全撤回汉中。

这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这信任,不可谓不厚重。

而当时值得临终托孤的人,其实还很有一些,文的如费祎董允李福等,武的如魏延姜维王平等。

魏延,就不必说了。

但诸葛亮恰恰就选择了一个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杨仪!

诸葛亮是怎么想的,大家一开始也都有些懵懂转向,只是到了现在,姜维费祎他们若还是看不出猜不透,那也太小瞧他们的政治智商了。

培养自己身后接班人的事情,诸葛亮一直都在做。

并且做得不遗余力。

诸葛亮选择培养并留给刘禅的这些高层,个顶个的,天才不一定,但都是人才。

只不过都不如诸葛亮一般文武全能罢了。

其实,诸葛亮和刘禅也没有机会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全能之才。

后诸葛亮时代,不可能再有第二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存在,这一点,高层们心知肚明,包括刘禅,也包括诸葛亮本人。

所以,现在的尚书令蒋琬和兵部尚书费祎分别做着当初诸葛丞相职能的一部分,却配合得相得益彰,一点被皇帝冷落了的意思也没有。

这就是顶级高层人物的顶级政治智商。

话题回到杨仪这里。

杨仪完美地完成了诸葛亮交付的任务,一点差错都没有出现,整个军队也都显得异常配合,听从他的指挥调度。

甚至那该死的反骨仔魏延,也根本没有机会走到杨仪的马前,就已经被马岱将军一刀枭首。

这是何等的功绩!

这是何等霸道的功绩!

回到成都后,按照规矩,杨仪将丞相印信都交了上去,然后,蜀汉帝国高层的核心任务是办理诸葛亮丞相的丧事。

其他的一切,都为此事让路。

杨仪很能理解这一切。

毕竟,死者为大嘛。

况且,杨仪对于诸葛丞相,也抱着极大的悲伤和怀念之情的。

他想着,也许,等一切尘埃落定后,这印信就会被皇帝亲手递到自己的手里,然后,蜀汉政坛就将正式进入杨仪时代。

他甚至已经默默规划了许久,关于杨仪时代的蜀汉,该如何如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自然是那个桎梏了蜀汉多少年的老话题——北伐。

是否继续北伐,在于目前的蜀汉来说,既是一个政治话题,更是一个民生话题。

不北伐,等于全盘否定前丞相诸葛亮的政治路线,这一点,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继续北伐,不说国家民生艰难了,单单由谁去执掌军队,就很是让杨仪头疼不已。

因为,杨仪自己不善带兵。

,!

久未治军,是杨仪政治生涯的第一大短板!

军队交给吴懿?

目前来看,吴懿已经是军中无论爵位,还是权位,都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人。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的一个权宜之举罢了。

蜀汉自诩续大汉正统,则终大汉王朝好几百年,最大的弊病是什么?还不就是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

现在的蜀汉,宦官干政,是一点迹象也无。

但吴懿是谁?

那是妥妥的外戚啊!

蜀汉,怎么可能让外戚再次挺立潮头?军中,爵位最高的,看似是吴懿,车骑将军,但这个车骑将军,身边有一个左监军姜维,下面还有一个汉中太守王平,所以,真正落在吴懿手里的军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