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虹吸效应 (第3/4页)
强大。
在后世,专家们把这个叫“虹吸现象”。沈腾模糊记得是这样的,但具体如何,他也说不清楚了。
他曾经在后世的重庆生活过不长的一段时间。他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重庆的外环交通越来越发达,郊区县市的经济就越困难。
比如,当地铁延长线即将开通重庆主城区到江津区的那一段时,江津的房价开始有征兆有预谋的狂涨,江津人民兴奋异常,都觉得江津区的春天到来了。
但沈腾却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发出一些非常“不和谐”的言论,就是“警惕主城区的虹吸效应”。
地铁,就是“虹吸效应”的第一爪牙利器,最锋利,最残忍,无可抵挡。
当江津人民都在欢呼以后坐地铁15分钟就能到达重庆主城区时,沈腾却对朋友讲:“地铁开通不到一年,你看着吧,郊区如江津这样的小城区的年轻人将会大量流失,都被吸到主城区去工作,继而带走的是房产置业资金等,小城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投资者也会越来越少,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少,继而,经济生活就越来越糟糕,到最后,像江津这样的小城区,就会沦为主城区的‘睡城’,‘周末城’,只有晚上、周末,会有一部分回流人员,平时,他就是一座空城,一座仅剩老人和孩子的寂静小城。”
自然,沈腾的话,没有任何份量。
年轻人向往更加繁华的大都市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
他们用脚投票,完全正确!
这个虹吸现象,在各个大都市及周边小城之间,频繁上演着。
而对于兴古郡这样的边界郡县来说,“虹吸现象”同样存在,所以,一旦利用得好,就可以做很多文章来。
沈腾拍了拍朱武的肩膀,信心满满地说道:“朱哥,放心,蜀汉不会忘记兴古郡的。咱兴古郡的未来呀,会好到你根本就想象不到的好。”
朱武呆呆地看着沈腾,他不知道这年轻人哪里来的这股子自信。
虽然他还不知道沈腾背后究竟是哪座靠山,但能将前车骑将军的嫡孙、前庲降都督的侄儿等人都当做马仔的,背景绝对比他们更牛逼不是?
莫非,这沈腾是带着“神秘任务”来拯救我兴古郡的?
但眼下的现实,困难就明明白白地摆在这里,“人呢?沈兄弟,咱哪里有什么人呐……”
不得不说,朱武一句话,就说到了核心点上。
人口,对,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人口的红利才有机会发挥出来。没有人,说什么都是白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而蜀汉这个时代,却是三国之中人口最少的国家。
史料记载,蜀汉亡国时,登记在册的国民数量只有区区140万,但却有4万余官僚吏员,和12万军队。
因此,诸多“砖家”便由此推断整个三国时期华夏大地上的人口不过区区600万,曹操说的没错,就是典型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他们将文学家的诗词当做历史的佐证。并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蜀汉亡国,在于人口稀少,实力太差。
其实,关于三国其实的人口数量,历史上向来都有着巨大的争议,从来也无定论。
而在沈腾的认知里,蜀汉的人口根本不止这一点。三国的人口更不止这一点。
单就蜀汉而言,广大的南中地区的蛮族人口,基本没有纳入政府的户籍管理体系中,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口对蜀汉政府来说,属于无效人口,对国家不产生效益。
而从西北地区汉中关中荆州等地流亡入川的人口,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政府的统筹管理,而更多的人,成为盲流,在无序流亡的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