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乌蛮旧事 (第1/4页)

几日地相处下来,沈腾他们和乌蛮三杰也迅速打成一片。

这三人本就是没有什么花花心思之人,很是憨直可爱。

沈腾也逐渐从自号“勾魂使者”“乌蛮一枝花”杨二车娜姆的嘴里,知道了很多关于乌蛮白蛮青蛮以及这所谓“乌蛮三杰”的诸多事迹来。

真应了那句话: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

杨二车娜姆和勐拉昆仑、勐拉贡嘎是正宗的勐海蛮人,自小一起长大。

南中的蛮族名称,更多来自汉人对其的称呼,一般以特别鲜明的地理标志来命名,比如依附在青衣江生活的,便称青蛮;依附白龙江生活的,便称白蛮;依附乌江生活的,便称乌蛮;生活在羌地的,称羌人;生活在高地的,也称高地蛮;生活在低地的,也称低地蛮;生活在武陵地区的,称武陵蛮……不一而足。

而人家蛮族人自己,却不是这个叫法。

小的部落哪里有什么正式的称呼,只有大的部族,才有特定的称谓,有称谓则标志这些人有了一定的归属感,也极易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比如孟获所在的蛮族,此时并无一个具体的部族称呼,只是因为他势力强大,占据了三江口膏庾之地,且有银坑洞的产出,所以,被尊称为蛮王,族人也被称为三江蛮。

后世,有研究资料显示,他其实是彝族,而此时并没有“彝族”称呼。

后世的苗族、壮族等,在此时,都是还没有出现的称呼。

一枝花杨二所在的乌蛮是正宗的母系氏族社会,靠捕渔打猎为生,也有种植,但很少。女人为族群根基,男孩子一旦成年,就必须主动到其他族群部落里去寻求对象,孩子生下来,属于母族共有的财产,母族族群会集体将其养大。

如同非洲草原上的狮群一般,公狮子长大就得出去,到别的族群里播种。男子在妻子这里做牛做马,最后却要被赶回娘家,甚至,他们连自己的孩子是谁,都不知道,也无需知道。

女子概不外嫁,孩子们只知道母亲,祖母,姨娘,而不知道父亲。

他们施行的是走婚制度。

男女的婚配非常随意,只要你喜欢,女子在晚上会给你留下门窗即可。

天亮时分,你可以走了。

整个南中的蛮族都一样,生活不易。

所以,乌蛮一样要与周围部落族群争夺生存空间。即便是同一个族群,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整个南中,除了极少的膏庾之地外,生活生产资源的严重不足,每个族群每个人,都存在极大的生存压力。

这也是蛮汉之间关系难以融洽的根本原因所在。

汉人们因为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而且占据了最好的膏腴之地,生活质量高人一等,进而会掌握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源,甚至垄断了行政司法权力,享受了太多的福祉。

而蛮人,生活在山林之中,生死两茫茫,如草木一般枯荣无人知晓,一生也得不到文化教育。

“乌蛮三杰”就是在族群部落争斗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最勇敢的战士。

乌蛮族在西南诸蛮中算是比较大的一个族了,占据着乌江区域广大的山林土地湖泽,生活相对比较安定,但要说到富裕,却远远谈不上。

杨二车娜姆自小就爱好各种毒物,善养各种毒物,长大后,不仅没有改变,甚至变本加厉,自己也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毒物”。

杨二天生的风情万种,却又风格独立,逐渐成长为蛮族年轻一代人心目中的“女王”。男人女人都非常崇拜她,更因为她的毒物,附近的蛮族部落都不敢来欺负他们,大家的日子就更好过得多了。

族人们尽管嘴巴上没说,其实在心底里,杨二车娜姆就是他们部落最大的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