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灵感咋现 (第1/4页)
二人在这里嘀嘀咕咕,那边盯梢的两个小妮子气得浑身颤抖,当即就巴不得出手捉贼。
俗话说“捉贼捉赃”,现在人赃俱在,人证更是多得不得了,要多少有多少,而且还是在自己的主场……
但这偷酒的小贼长的着实有点……那个了,实在不忍心下手。
你说你长得那么美,还来做着无耻下贱的偷酒贼,何必呢?
而且,这个场合,一旦事情闹大,影响到那话痨老爷子的发财计划,不等于砸了老爷子的场子么?
这个,师父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二人无奈,只得泱忙转身,气呼呼去找师傅要主意。
佳酿“天水”的效果,好到出奇,在有意无意地操纵下,五个标的一千坛都给了蕃地高原的羌蛮头人,这本就是话痨郡守与沈腾计划内最好的的结果。
剩下的,吕氏家族一口气拿下3个标的,销售方向为南向几个地方。
那个曾经为了一坛子白酒开价“2000两”高价,最后却被高地的羌蛮头人“萝卜吃人”的2000头牦牛给抢了先的老花花公子段正淳拿下剩下2个标的。
若不给段氏这个面子,说实在话,吕凯这个郡守的位置坐不坐得稳,都是个问题。
永昌郡本来极其狭小,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后,为了削弱南中各地豪族势力,刻意地分四郡为七郡,最主要的手段,便是将其中最大的几个郡削弱。蜀郡最大,就把蜀郡的一部分划出来成了昆明郡。
而昆明郡的实力还是有点庞大,又硬生生地把大理和蛮王孟获所辖的三江口全部划给永昌郡,所以,现在的永昌郡是原来的永昌郡加上段氏大理,加上孟氏三江口三个部分组成。
永昌郡内,豪族不多,但却个顶个地豪富至极。
吕氏独立开发出尸毒古道,南向几个小国家直至尸毒古国(天竺)的商道,几乎全部掌握在吕氏商队手里,这其中赚取的财富之巨,外人根本难以想象。
孟氏所在三江口,方圆三百余里,是南中少有的平原之地,物产丰富不说了,最主要的,金沙江产金砂,银坑洞自古以来就是产金银的洞窟,已经开采几百年了,依然意犹未尽。
传言孟氏专门用来藏金银的洞窟就有好几个,金山银海,到底多少,谁也不知道。
而段氏,则是人多。
人多,自然人才就多。
段氏本为陇西豪族,200多年前来到此地,人家主打的就是一个“能生”,会生。
段氏人丁兴旺,再加上陇西多年战乱,更多的族人纷纷投奔而来,几乎将陇西段氏搬了个空。而随着段氏在大理的势力越来越大,本地蛮族外来蛮酋很多人本身是没有姓氏概念的,也就随了段氏的姓氏。
所以,这段氏在大理,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段氏在陇西时,血脉便已经杂得一批,算不上正宗的汉人,也算不上正宗的胡人,但人家对于族群的教育却非常重视。
因此,段氏人丁兴旺之下,人才辈出。
只不过段氏人才虽多,却对官场不怎么感兴趣,更多人自在逍遥地过一生,晚年基本都遁入佛门,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
段氏不做生意。
段正淳拿下那两个标的,只是为了猎奇、享受——这也是豪族们的标志之一,最好的,最新的,一定要优先享受到,否则,对不起自己这个豪门身份不是?
本来就只有10个标的,2000坛,分配结果是蕃地高原的羌蛮头人们拿去5个,吕氏拿下3个,段氏拿下2个,瓜分完毕!
这些标的的出价又各有不同。
出价最高者,非羌蛮头人莫属——这本就是老郡守和沈腾他们的刻意而为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