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磐石老人的心病 (第4/5页)

?”

“永昌郡做好了,很方便从孙吴的零陵郡郁林郡和交趾郡那边搞到粮食的。”沈腾就这一句话,将老爷子噎得直翻白眼儿,却无可奈何。

谁不知道交州产稻米?那里的交州蛮一年收割四季,种子往田里一撒,然后就可以不管了,到时候只管收割便是,真特喵地羡煞人呐。

沈腾还是留了活话给他:“老爷子,三年,以三年为期,只要您这里能增加多少粮食产量,咱就开干,行不行?”

这下,老爷子自己被架了上去,召集蛮人,烧林开荒,大力发展粮食作物……这个工作,不得不花最大的力气去做。

一想到自己开设酒厂之后哗哗流水一般而来的真金白银,老爷子就急迫得当即给各处机构下达垦荒指标了。

沈腾暗自高兴。

这趟南中之行,沈腾以为,最大的成果可能不是留下的这些产业,而是各地官府对于开垦土地的热情高涨,由此而带来的诸多变化吧。

比如蛮民们变散居为屯聚,变渔猎为农耕为主渔猎为辅,打破部分汉族大姓们的宗族藩篱,打破部分蛮族的部落藩篱……

比如,把各级官僚们的“控民思想”转变为“利民思想”,或者也可以叫“治民思想”,仅仅一字之差,带给中国历史的变化,价值之大,不可估量!

过去,官僚们所做的事情,核心不外乎控制民众,不要造反即可。但现在,这些郡守哪一个不是忙着搞事业,籍民户,恳土地,随之而来的便是修路建桥搞市场。

终极目标——搞钱!

搞钱,自然就要发展民生。

沈腾还记得当初在离开昆明郡前,与王老爷子彻夜长谈时,他曾经说过,要想国家安,必须民众安,而要想民众安,有恒产,有饭吃,娃娃们有书念,足矣!

如果说,过去,沈腾对于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想所思,尚处于碎片化且随机性非常强的话,一路走来到如今,他的思想体系也逐渐地建立起来,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他现在的整体思维越来越成体系化,他知道自己布下的每一个点每一个局对于未来的改变价值所在,知道这些布局,在整体布局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小的改变,是部分南中人民的生活习惯。大的改变,可能是一些族群的生活方式。

再再往大了说,可能对于整个南中的历史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腾不是政治家,甚至连最起码的政治官僚经历也不曾有过,但对于后世人来说,由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验历史成果唾手可得。

而沈腾的父辈这一代人恰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沈腾自己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他这两代人,却依然是改革开放红利的见证者,和享受者。

至于吕老爷子心心念念的茶叶种植,对于沈腾来说,无所谓的,本来昆明郡那边产量也有限,这东西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沈腾记得的,在真实发生的历史上,永昌郡这里也的确是藏民饼茶沱茶的生产基地之一,而且是非常大的一个。

茶叶这东西,不仅汉民的需求巨大,周边所有的游牧民族,更是生活的必需品!

海外呢?

海外的市场,更是大到你根本就没法想象!

所以,只要老爷子愿意,他想怎么发展就发展,目前的产量,距离市场饱和,还有千万里的差距呐。

太宗爷爷曾经说过: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最后,是普洱茶战胜了永昌茶,还是永昌茶战胜了普洱茶,对于蜀汉政权和民众来说,都是好事一桩!

沈腾布下的诸多局,最后,哪些成为白猫,哪些成为黑猫,或者说他所依靠的这些人,以及这些人背后的族群,哪些会成为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