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3/4页)

真人清楚的很,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承诺,都不足以采信。因为自古以来,这个国家就没有丝毫信义可言,他们的承诺连个屁都算不上。丰臣秀臣不止是日本人中的佼佼者,更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和狼谈条件更甚于与虎谋皮。

冲虚真人的声音傲然冷肃,带着不尽的傲意更带着几许让人难以反抗的命令,让一旁默不作声的池边惠子再度惊讶的瞪大了眼,她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敢在丰臣秀吉面前如此放肆,因为任何一个敢这样做的人,全都无一例外的死在他的手中。

丰臣秀吉心中一沉,半眯着目光再次打量眼前这个人……忽然发觉从一见面开始,自已就已经被他牢牢的掌握住了节奏,一切似乎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切都在按他所说的一切进行着,而自已好象除了乖乖的听话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这个发现让他感到惊讶,更让他愤怒,也引起了他的重视,同时心里也定了一个主意:此人留不得。

他眼底的杀机逃不过冲虚真人的眼底,脸上讥诮之意化成一笑:“将军与老道,合则两利,伤则两害。将军忌我防我可以,却不能杀我,否则你的终生大业必定不能成功。言尽如此,孰轻孰重,相信将军自有判定。”

这句话若是听到那个在明劫掠一年的人的耳中,想必会想都不想的勃然大怒,然后拔出腰间倭刀,割下他的大好头颅喝酒,所以再次说一下,他只能当倭寇,而不能当关白。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丰臣秀吉除了狠之外,还很能忍。

等冲虚真人的话说到一半的时候,他的杀念已经一瞬既逝,脸上阴郁一散即收,忽然哈哈大笑道:“先生果然是狠角色!明人中有你这样的人投敌卖国,反戈内斗,焉能不败?”说完疯狂大笑,一代枭雄的狂妄与阴戾在这一刻尽显无疑。

听到对方语气中不加掩饰的浓浓嘲讽,既便是冲虚真人修养多年,眼底羞恼之色一闪即逝,瞬间反唇相讥:“若不狠,如何做帝王?成霸业?老道虽然不才,曾听说将军为成大事,也曾几改姓氏,如此看来将军真可为成大业不顾声名的典范,老道深以为佩,不敢比肩,甘拜下风。”

这一句话扒皮见骨的着实厉害,本来笑得一派开心的丰臣秀吉脸瞬间变得铁青,冷恻恻的望着冲虚真人:“先生好一张利口!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不管日后如何,且顾眼前就是。”

冲虚真人亦大笑:“以将军之才,国力之盛辅以战力之强,这一去必定顺风遂意!老道在明朝,拭目待君来。”

风云际会,龙虎争斗,紫禁城内又是一番别样风云。

自从太子朱常洛连下两道谕旨,一是重建京师三大营,二是重建大明水师,这两道看似平淡无奇的旨意,却在朝野上下,市井酒肆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位自从二月开始,正式进入天下人眼帘中的太子,用这个高调无比的方式,正式结束了他韬光隐晦的日子,如日正天中,绽放出耀眼之极不可逼视的光茫。

在太子授意下,内阁在这几天连发三道谕旨:调山西总兵麻贵即刻入京;调浙江游击将军吴惟忠即刻入京;调辽东李成梁帐下参将熊廷弼即时回京待命。

前两道调命还算好说,麻贵是堂堂总兵,声名赫赫;吴惟忠声名在京师虽然不显,做为戚家军的仅余不多的代表人物,在南方沿海一带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声。和这两位人物比起来,那么第三道谕旨就全然的让人瞠目结舌……熊廷弼是什么人?

不是李成梁,不是李如松,而是李成梁帐下一名区区六品的武将?这个调令引起了几乎是所有人的注意。让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和上边两位声名嘹亮的一军统帅一块奉调入京,这个效应就大了好多。

一时间议论纷纷,熊廷弼还没有进京,风头就已盖过总兵名将,声名鹊起,成为炙手可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