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游戏内的一些设定 (第4/8页)

议内容:会议上,关于十年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有人想延续生命,通过对意识信号模拟让人不断重生,即之后的意识芯片技术。

有人想改造自身,摆脱肉体凡胎的桎梏,即人体改造技术乃至构造体技术部分基础;面对有限的资源,这次选择必须慎重。

直到,多米尼克的副官带着理论报告和建设方案来到世界政府会议议场,而这份方案的内容就是——真空零点能反应堆。

很明显,特里尔德对这份计划书有一定兴趣,但作为第一任议长不能展示出对任一一方的偏袒。

方案讨论:当与妮特提到十年工程时,妮特指出该计划预计时间是二十年,而10年只够完成验证,而这项验证是必须的。

如果成功,这将决定人类有没有可能凭据目前的工艺水平制造出超光速殖民舰;如果失败,那么这项计划中能实施的只有其下属的“零点能工程”,可以每年提供约七千万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但这对于该工程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相比于冷核聚变的能量获取输出形式,零点能能量的采集和·转化将同时发生,可以直接输出需要的能量形式。

如果一阶段理论验证可以完成,那么新殖民舰的速度就可以达到十分之一光速,甚至在未来超越光速。

“超光速”一词吸引了所有人详细阅读报告书。

报告书中提到要改造原本用于星舰生产改造的月球基地,如果验证失败,那么十年的努力就会白费,同时会大大降低太空战斗群的规模(约占70%)

联合请愿:所有议员都从“超光速”的狂热中冷静下来思考,而在犹豫时,妮特拿出了足以决定历史的“请愿书”——所有带领人类走出“大低谷”的精英科学家的签名。这份请愿书的力量毋庸置疑,足以决定会议的最终结果。

二十年计划在这场堪称文明命运转折点的会议上,人类亲自选择点燃火星。二十年计划正式开始。

下一个二十年计划,将以科学理事会提出的“伊甸计划”为主题展开,愿人类文明再创辉煌。

《二十年计划》;

第一年。“伊甸计划”下属项目——“零点能工程”正式启动,由科学理事会牵头,拟在全球建立五座实验性质的零点能反应堆,以从多方验证反应堆的可靠性。

第二年。在以特里尔德为首的支持者的援助下,“伊甸计划”的进度大大提升。同年,零点能反应堆建设选址完成,零点能引擎理论验证开始。

第三年。零点能引擎完成理论验证,利用零点能反应堆制造引擎在理论上成为可能。

同年,可搭载零点能引擎的原型舰——伊甸1型殖民舰开始在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城进行建造。

第四年。伊甸l型殖民舰完成舰体制造,为期一年的各项验证开始。

第五年。伊甸计划”取得重大突破,星际殖民舰——伊甸|型在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城完成第32代Km(空间环境模拟器)验证,人类有了永久驻留太空以及超光速旅行的可能性。

同年,前星际航行工程——“东方计划”并入“伊甸计划”,人类的世纪目标正式从星际航行转变为星际殖民。

同年,月球基地开启改造工程,以便更好研制和组装可搭载零点能引擎的第二代星际殖民舰——伊甸I型。

同年,各国转交太空港与星舰使用权于世界政府。至此,世界政府掌握了全部陆海空天军事力量的调度。星舰战斗群成立,并开始大范围征募太空军。

第六年。月球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并额外增设零点能引擎试验场。

第七年。特里尔德在世界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陆军优化改革方案,即将部分兵员与装备列为可雇佣项目,最后“陆军雇佣法案”以微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