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成吉思汗之死(13) (第2/3页)
急忙跳起冲出营帐。只见对面潮水般的蒙古骑兵从黄河上冲了过来,定睛一看,原来不知何时,黄河上冻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面,蒙军的战马在冰面上如履平地,马蹄踏在冰面上如同狂乱的战鼓震人心魄!
可怜夏军十万官兵大多数还在睡梦之中,不是被飞来的箭矢穿过营帐直接射死,就是被冲过来的蒙古骑兵用长枪戳死。少数官兵拿起兵器勉力抵抗,无奈被如狼似虎的蒙军冲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
嵬名令公未及穿戴盔甲,抓起长枪,纵身上马就迎着蒙军冲了过去。老将军当真是英勇无敌,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接连挑落十几人于马下。怎奈寡不敌众,身上已多处负伤,且年事已高,气力渐渐不济。紧随身边的副将和贴身护卫们眼见实在难以招架,齐声劝阻嵬名令公撤回中兴府,不由分说几名护卫就裹挟着老将军向中兴府奔去。副将与几位偏将留下,奋力组织了一部分兵士拼死断后,阻拦住蒙军的攻势,余下的约有一万多兵士跟着主帅向中兴府奔逃。
,!
就这样,原本对夏军极为有利的黄河天堑瞬间就被蒙古人逾越,这不得不说是天助蒙古。原来,此时正值隆冬时节,正是当地气温最寒冷的时候。成吉思汗人等这一天晚上正在大帐内烤着篝火,对如何渡过黄河一筹莫展之时,窝阔台突然兴冲冲的走了进来。窝阔台刚刚去巡视岸边军营,叮嘱将士们在气温陡降的天气下注意保暖,防止冻伤。走到水边时,猛然发现河水有开始冰冻的迹象,急忙前来禀报。
成吉思汗闻听,狂喜,仰天大笑:“感谢长生天腾格里助吾军一臂之力!”立即命令窝阔台随时观察水面情况,所有将士枕戈待旦,做好突袭准备。
第二日,天还没透亮,整个黄河上已结冻了厚厚一层冰面,如同一条巨大的玉带横铺在两岸之中。窝阔台命令十万大军倾巢出动,跨上战马,沿河岸一字排开,然后一声令下,催动战马向河对岸冲去。
而夏军这边,十万将士已守卫多日,人困马乏,且大家都相信蒙古人无法渡过黄河,故戒备之心逐渐放松了下来。由于天气寒冷,几乎所有哨兵都躲进了营帐避寒,加之夜黑风高,夏军竟无人觉察水面的变化和对岸蒙古大军的动静。
十万大军瞬间靠近对岸,突然齐声呐喊,声震苍穹,马蹄飞舞,踏起冰面一层白雾,犹如天兵天将一般。几排箭雨飞过,营帐内的很多兵士梦还没有做完就一命呜呼了。余下的将士衣衫不整,仓促应战,被蒙军砍瓜切菜一般,血肉横飞。
窝阔台看见部分夏军向中兴府方向溃逃,急忙指挥兵马追击。迎面被夏军的几员将军组织的人马在河岸狭窄处截住去路,等蒙军将这些拼死断后的夏军斩尽,嵬名令公等人早已远去。成吉思汗审视战场形势,命令鸣金收兵,将夏军抛弃的粮草辎重悉数收缴。稍事休整以后,即将西平府团团围住。
相关
抛石机:利用配重物的重力发射石弹的一种攻城器械。出现于战国初期,使用至元朝末年,主要用于围攻和防守要塞。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类似投石带的套子)用于装弹。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40-70米。
巨弩:为了增大射程和杀伤力,古人制造出了一些体型庞大的弩,这种弩需要架设在专用的木架上使用。巨弩使用的箭矢通常较为长大,其尺寸与短矛相仿。
同仇敌忾:成语,出自周?佚名《诗经?秦风?无衣》。指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