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西夏国殇(4) (第1/3页)
王妃急忙向祝忠涵引见李惟忠:“贤弟,此位李将军乃姐姐一位故友,现于蒙古军中当差。”又对李惟忠说道:“此位是我义弟,乃中原保州人氏,名唤祝忠涵。”李惟忠拱手施礼,望向祝忠涵,好似愣了一下,或许他没想到王妃还有这样一位锦衣华服、富商模样的义弟。
祝忠涵也急忙拱手施礼:“见过李将军,日后还望李将军多多关照。”随后又转向王妃说道:“姐姐,小弟今日在中兴府内走了一遭,见此处实在是一处做生意的好地方,故小弟决意留在中兴府一段时日。现已找寻到了一处店面,这几位均是愿意合作的掌柜,我等正相谈甚欢呢!”几位掌柜拱手向王妃施礼,王妃也落落大方地向几位掌柜回了福礼。
李惟忠见大家有生意要谈,对王妃说道:“姐姐,汝等还有生意相商,小弟先行告辞,待府邸之事有眉目之后,再来告知姐姐。”王妃只好回道:“也好,那就有劳贤弟了。”李惟忠向其他人也一拱手,众人一起回礼,祝忠涵说道:“怠慢李将军了,小弟也住在此间客栈。小弟由中原带来了一些上好的茶叶,恭候李将军他日过来品尝品尝。”李惟忠回道:“多谢祝掌柜盛情,他日定来叨扰。预祝各位掌柜生意兴隆!”转身出了如意楼。
祝忠涵发现中兴府是个很好的贸易中转地,很多中原的商人都将货物带到此地交易,而来自西域各国的客商会大量采购丝绸、茶叶、瓷器、毛毯等商品运往他们自己的国家,也会从他们国家带来农作物、香料、手工艺品等货物进行交易。
其实,中兴府因为具有南北交会、贯通东西的地缘特点,在西汉张骞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上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咽喉要道,这一地缘特点决定了中兴府在中西方贸易中的纽带作用。
于是,祝忠涵很快在街面上找了一处铺面,将带来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货品摆在店铺中出售,由古尔王妃和三位婢女在店铺接待客商和发货,而祝忠涵则负责联络进货渠道和大户客商。就这样,祝忠涵与古尔王妃合伙开起了商号。由于他们售卖的商品需求量很大,且品质较好,深受西域客商的青睐,生意一开始就做得风生水起。祝忠涵还给商号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锦瑞隆”,并请人刻写了金字招牌,挂在了店铺的大门之上。
这一日晌午时分,连续忙碌了几天的古尔王妃有些疲乏,于是和正在店内盘点货物的哈布日、三位婢女还有几个祝忠涵的家丁打了个招呼,准备回如意楼小寐一下。正走到一个拐角处,突然被人一把拉进了小巷子,王妃吓了一跳,定睛再看时,原来是李惟忠。
王妃平复一下心跳,责怪道:“贤弟何故如此,吓着姐姐了。”李惟忠低声说:“姐姐勿怪愚弟鲁莽,我二人借一步说话。”王妃点点头,二人转到一个僻静无人处停了下来。
李惟忠急急问道:“姐姐是否可有事情瞒着愚弟?”王妃有些犹豫,不知如何回答,吞吞吐吐地问道:“贤弟何出此言?”李惟忠见王妃似有隐情,只好继续说道:“姐姐那位义弟祝忠涵实是当今蒙古重臣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次子耶律铸,我与他二人年幼时即相识,时常一起玩耍,虽说有几年未见,但那日客栈相见,愚弟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愚弟百思不得其解,于众人前又不便询问,故而一直在找寻机会单独询问姐姐。愚弟暗中看到姐姐在街上做起了生意,但在客栈和店铺时均有他人在旁,愚弟顾虑那几名家丁是耶律铸的耳目,所以这几日来一直均在等待与姐姐单独说话的机会。”
王妃听了李惟忠的话恍然大悟,怪不得总觉得祝忠涵的面相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祝忠涵的口音也有一丝熟悉,但确定是以往并没有见过祝忠涵,听李惟忠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耶律楚材是契丹人,而那耶律铸就有契丹人的面貌特征和口音。
李惟忠问道:“姐姐何故与这耶律铸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