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繁重的劳役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第2/5页)
仿佛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耗尽全身的力气。
他们那原本应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面庞,此刻却显得无比憔悴,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眶里,一双双眼睛透露出无尽的迷茫和恐惧。岁月的沧桑以及生活的艰辛早已在他们脸上刻下了道道痕迹,让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有的人背着硕大的包裹,压得腰都直不起来;有的人则用瘦弱的肩膀扛着长长的扁担,两头挂着满满的货物,随着身体的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尽管如此辛苦,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稍有停顿或者偷懒,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严厉的惩罚甚至失去生命。
一位名叫张三的年轻民夫,站在人群之中,遥望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长队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绝望。他那双原本明亮有神的眼睛此刻变得黯淡无光,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霾所笼罩。
“这一去,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家中年迈的父母、温柔贤惠的妻子还有年幼可爱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他们没有我这个顶梁柱在身边,日子恐怕会过得十分艰难吧……”张三一边喃喃自语着,一边无奈地摇着头,眼眶渐渐湿润起来。
就在这时,站在张三身旁的李四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谁说不是呢?咱们这些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办法呢?皇命难违啊!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听天由命了。希望上天保佑我们能够平安无事地完成这次任务,早日归家与亲人团聚。”说完,李四轻轻地拍了拍张三的肩膀,表示安慰。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民夫们终于抵达了咸阳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们就像一群被驱赶的羊群一样,匆匆忙忙地朝着阿房宫的建筑工地走去。
当他们站定脚步,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象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只见那巨大的地基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仿佛要将整个大地吞噬进去一般。无数的劳工们在其中忙碌着,挖土、运土,吆喝声此起彼伏。
而在大坑的旁边,则堆积着如山般高的木材和石料。那些木材粗壮得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而石料更是大如房屋,每一块都散发着沉重的气息。阳光照耀下,木材和石料闪耀着奇异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宫殿未来的辉煌与壮丽。
“这工程如此浩大,何时才能完工啊?”有人小声嘀咕道。
监工的士兵挥舞着鞭子,大声呵斥:“少废话,赶紧干活!”民夫们只得默默低下头,拿起工具开始劳作。张三和李四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苦涩,随即也加入了劳动的队伍。
随着工程的推进,天气愈发炎热,不少民夫中暑倒下。可是监工并不管这些,只是不停地催促加快进度。张三在烈日下已连续劳作数日,身体摇摇欲坠。这天,他终是支撑不住,晕倒在地。周围民夫一阵慌乱,监工却大步走来,扬起鞭子就要抽打。李四见状,赶忙挡在张三身前,求监工留情。监工冷哼一声:“今日若完不成任务,你们都别想好过!”
正在此时,一匹快马奔来,马上之人高呼:“陛下有旨,暂停工程一日,好生照顾民夫。”原来秦始皇听闻民夫死伤过重,恐影响工程整体进展,才下令歇息一日。民夫们听到旨意,长舒一口气。
张三醒来后,眼神仍带着惊恐。李四安慰他,或许陛下并非全然无情。但休息过后,工程更加紧锣密鼓地开展。繁重的劳作不断持续,民夫们苦不堪言,怨言在私下蔓延开来。而秦始皇一心扑在工程上,并未察觉到民间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殊不知一场危机正悄然酝酿。
一日,一位老者突然站了出来,对着监工喊道:“这样下去,大家都会死在这里,工程也完不成啊!”监工大怒,举起鞭子就要打。就在监工的鞭子快要落下之时,一位将军模样的人骑马赶到。“且慢动手。”将军喝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