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山河变楚亡秦兴 (第1/2页)

残阳如血,洒在古老的寿春城上,斑驳的城墙沉默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眼下的沧桑。城门口,秦军的黑色旌旗烈烈作响,盔明甲亮的士兵整齐肃立,似一道冷峻的铁闸,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楚国,这片曾孕育了无数传奇与诗意的土地,终在秦军的铁蹄下沦陷。

楚宫之中,一片死寂。楚王负刍蓬头垢面,被押解着走过冗长的廊道,他的目光掠过熟悉又陌生的宫阙,那些雕梁画栋、金砖玉瓦,此刻都成了最辛辣的讽刺。侍从们惊慌失措,平日里婉转的歌喉此刻只剩惊恐的抽噎,妃嫔们花容失色,泪水在铅华上冲出一道道沟壑。负刍心中五味杂陈,往昔朝堂上的论争、君臣的信誓旦旦,都如泡沫般易碎,身为楚王,他见证了国家在风雨飘摇中走向末路,无力回天之感如毒蛇噬心。

而在城垣之下,老将项燕,楚国最后的脊梁,正进行着一场绝望却壮烈的抵抗。他身披的战甲破碎不堪,伤口处鲜血凝结,混着尘土,显得格外狰狞。手中长剑早已卷刃,却依旧在夕阳余晖中闪烁着寒光,那是他不屈灵魂的映照。身旁的楚军将士,个个面黄肌瘦、伤痕累累,却紧紧围绕着主帅,眼中满是决绝。他们或持残缺的戈矛,或徒手搬起石块,向着如潮水般涌来的秦军嘶吼着冲去。每一次挥击,每一声呐喊,都是对家国故土的忠诚告白,尽管这声音在秦军的喊杀声中愈发微弱。

秦军主将王翦,端坐于马上指,指挥若定。他目光冷峻,扫过战场,看着楚军的垂死挣扎,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多年征战,他深知胜利的天平早已倾斜,如今不过是收取胜利的果实。他麾下的秦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弩箭如飞蝗般射向楚军,所到之处,血雾弥漫;重甲步卒迈着整齐步伐,步步推进,盾牌相接,如移动的铜墙铁壁;轻骑兵则在侧翼纵横驰骋,迂回包抄,切断楚军残部的退路。

项燕望着不断倒下的将士,热泪盈眶。这些都是楚国的好儿郎,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眷恋着江畔的香草、巫山的云雨,本应渔樵耕读、乐享天年,如今却为了国家的存续舍生忘死。“杀!为楚国报仇!”项燕爆发出最后的怒吼,纵马冲向敌阵深处。秦军见此,数杆长枪齐出,项燕挥剑格挡,却难敌众力,身上瞬间多了几个血洞,他晃了晃,终是从马上栽倒,双眼圆睁,至死仍望着楚国的方向。随着项燕的倒下,楚军最后的抵抗也如风中残烛般熄灭,寿春彻底落入秦军之手。

消息传至咸阳,秦王嬴政站在巍峨的大殿之上,俯瞰着匍匐在地的群臣,龙颜大悦。他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冕旒,十二旒玉珠随着他的激动微微晃动,似在应和着这历史性的时刻。多年来,他以虎狼之师、雄图伟略,横扫六国,楚国的覆灭,是他迈向大一统霸业的关键一役。如今,韩、赵、魏、楚相继被收入囊中,燕、齐两地也已摇摇欲坠,天下一统,近在咫尺。

朝堂之下,谋士们进言献策,商讨如何处置楚地善后;武将们则意气风发,请求继续挥师东进。而在民间,关中百姓欢呼雀跃,他们期盼着战乱平息、天下太平,从此可安居乐业,免受兵役之苦;商人嗅到商机,计划着开拓楚地广阔的市场,让秦的货物畅行无阻;文人墨客们则怀揣复杂心情,既为华夏即将统一而欣慰,又为楚国文化的消逝而叹惋,那瑰丽的楚辞、神秘的巫风,似都要被尘封于历史长河。

秦统一的大势如汹涌浪潮,不可阻挡。楚地被划为数郡,秦吏带着严苛的律法、崭新的制度奔赴各地,车同轨、书同文的政令逐渐推行。度量衡的统一让商业往来更为便捷,半两钱取代各国杂乱货币,经济血脉得以疏通。曾在楚地通行的文字,那些优美曲折、富含寓意的字符,慢慢被秦篆替代,文化的融合伴随着疼痛,却也开启新篇。

六国旧贵族们如丧家之犬,隐姓埋名,或蛰伏于乡野,或远遁山林,暗中谋划复辟,可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