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秦始皇暴政繁重的劳役修筑长城 (第3/5页)

促队伍继续前进。

只听人群之中传来一声惊呼:“这哪里是去做工,分明就是去送死啊!”那声音带着满满的恐惧与不甘,仿佛已经看到了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悲惨命运。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就听到一声怒喝:“闭嘴!谁让你们在这里胡言乱语的?再敢多说一个字,小心你们的脑袋立刻搬家!”原来是一名凶神恶煞的差役正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对着众人高声呵斥。

那鞭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发出清脆的声响,吓得人们纷纷缩起脖子,不敢再多嘴半句。一时间,整个场面变得鸦雀无声,只有差役的怒吼声还在空气中回荡着。

到了长城工地,眼前的景象让百姓们倒吸一口凉气。崇山峻岭之间,陡峭的山坡上,堆积着如山的砖石和木材。

“从今天起,你们就在这里干活,不得有丝毫懈怠!”监工大声吼道。赵勇和其他百姓们只得咬着牙开始干活。每天从早到晚,稍有停歇就会遭到监工的鞭打。不少人在高强度的劳作和恶劣的环境下倒下再也没能起来。

一日,一位名叫墨羽的谋士求见秦始皇。他向秦始皇陈述利弊:“陛下,如今长城修筑虽为防御大事,但民怨沸腾,长此以往恐生内乱。臣听闻可效仿屯田之法,一边戍边耕种,一边修筑长城,既保民生亦筑工事。”秦始皇沉思良久,想到那些哀怨的眼神和不绝于耳的哭声,心中有所触动。

于是秦始皇下令调整策略,改善劳工待遇。派医者前往救治病患,分发充足粮草,允许百姓轮换劳作并给予一定报酬。消息传到长城工地,百姓们先是惊愕,而后欢呼雀跃。赵勇激动地热泪盈眶,他知道家中妻儿老小终于有盼头了。此后,长城工程虽依旧浩大艰辛,但在相对人道的政策下稳步推进,秦始皇的统治也暂时缓解了危机。

百姓们犹如被驱赶的牛羊一般,被迫开始了艰苦的劳作。他们肩挑背扛,犹如背负着千斤重担,艰难地将沉重的砖石运上山顶。

“快点!磨蹭什么!”监工的鞭子如毒蛇一般,无情地抽打在百姓身上。

随着政策的改善,长城的修筑速度并未减慢反而加快了些许。百姓们心怀感激,干劲十足。

然而,北方匈奴得知秦帝改变策略,担心城墙早日建成威胁自身。于是派出奸细混入劳工之中,企图破坏工程。但秦军戒备森严,奸细很快被识破并处死。

秦始皇知晓此事后,更加坚定了修好长城的决心。同时,他命史官记录下此次事件始末,意在告诫后世子孙,治国需权衡利弊,重视民生。

赵勇凭借着勤劳努力,得到了额外的赏赐。待他归家之时,妻儿老小满心欢喜迎接。他望着家人,感慨万千,庆幸自己熬过了那段黑暗岁月。而秦始皇的威名,也因这次明智之举,在民间传颂。尽管长城修筑仍充满艰辛,但大秦王朝在这条通往稳定繁荣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位老者因体力不支,摔倒在地。“起来!别装死!”监工上前就是一脚。老者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再也没有了力气……几年过后,8那雄伟的长城蜿蜒于山脉之上,宛如一条巨龙盘踞。秦始皇登上长城,俯瞰着大好河山,心中满是自豪。

此时,那位曾饱受苦难的赵勇,已然成为当地受人敬重之人。他常向晚辈讲述曾经的遭遇,告诫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秦始皇回朝后,召集大臣。他深知此次修筑长城虽成功,但险些酿成大祸,多亏及时调整策略。“朕今日方知,国之根基在于民。朕当以此次之事为鉴,日后施政必兼顾万民。”大臣们伏地高呼万岁。

而在边疆,戍边士兵日夜坚守,有了长城的庇护,匈奴进犯次数大减。百姓安居乐业,在长城脚下开垦农田,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一段痛苦的修筑长城的历史,逐渐变成人们口中遥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