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沉重的赋税负担 (第1/2页)

为获取修建长城的物资和粮食,秦朝大幅增加赋税,百姓需上缴收获的三分之二,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加剧.

公元前 210 年的秦朝,咸阳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名叫清平村。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生活着一群朴实的农民,其中有一位名叫林大山的中年男子。

林大山一家世代耕种这片土地,靠着辛勤的劳作过着虽然不富裕但还算安稳的日子。然而,秦始皇决定修建长城的命令下达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获取修建长城所需的物资和粮食,秦朝政府大幅增加了赋税。原本只需要上缴收获的一小部分,如今百姓却需要上缴足足三分之二。

这一年的秋收时节,清平村的田地里一片金黄,本该是丰收的喜悦时刻,但林大山的脸上却布满了愁云。他站在田埂上,望着成熟的庄稼,心中满是忧虑。

“今年的收成看着不错,可这赋税如此之重,咱们能留下的怕是寥寥无几啊。”林大山对身边的妻子说道。

妻子叹了口气,“能怎么办呢?这是朝廷的命令,违抗不得。”

收割开始了,林大山和村民们起早贪黑地劳作。终于,粮食都收进了粮仓。可还没等他们喘口气,收税的官吏就来了。

“都听好了,今年的赋税按规定上缴,谁敢少交一粒米,严惩不贷!”官吏大声吆喝着,手下的差役们如狼似虎地冲进各家各户。

林大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一年的大部分粮食被搬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

“官老爷,能不能少收点,我们一家老小还要活命啊!”一位村民忍不住哀求道。

“大胆!这是朝廷的旨意,谁敢违抗!”官吏一鞭子抽过去,村民痛苦地倒在地上。

林大山握紧了拳头,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在另一个村庄,名叫柳树村,有一位名叫赵老汉的老人。他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儿子在战场上战死,家中只剩下儿媳和年幼的孙子。

收税的官吏来到他家时,看到他家贫困的景象,没有丝毫怜悯。

“不管你家什么情况,赋税一分都不能少!”官吏无情地说道。

赵老汉的儿媳哭着求情,“官老爷,您行行好,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粮食啊。”

官吏根本不理会,强行搬走了大部分粮食。

赵老汉看着空空的粮仓,老泪纵横,“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重的赋税负担让百姓们苦不堪言。林大山家的日子越来越艰难,粮食不够吃,只能挖野菜充饥。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妻子也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

“这苛捐杂税,真是要把人逼上绝路啊!”林大山望着病床上的妻子,心中充满了绝望。

在城里,商户们也同样遭受着沉重的赋税压力。一位名叫孙掌柜的布商,原本生意还算红火,但由于赋税增加,成本大幅提高,生意一落千丈。

“这生意没法做了,再这样下去,只能关门大吉。”孙掌柜唉声叹气。

许多小商贩因为交不起赋税,被关进了大牢。

街头巷尾,到处都能听到百姓们的抱怨和哭诉。

“朝廷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我们辛辛苦苦劳作,却连肚子都填不饱。”

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怨沸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反抗,但都被朝廷残酷地镇压了下去。

在清平村,林大山终于忍无可忍。

“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向朝廷请愿!”林大山在村里大声呼吁。

一些村民响应了他的号召,但也有村民担心遭到更严厉的惩罚。

“大山啊,这能行吗?要是惹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