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倡导统一以秦国的小篆为标准字体的文字 (第1/6页)

公元前 221 年,这一年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秦始皇嬴政历经多年征战,终于成功地一统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纷争局面,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咸阳宫那巍峨壮观的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落在地面,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朝堂中央,一座精雕细琢的龙椅高高矗立,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与威严。

秦始皇嬴政端坐在那张华丽的龙椅之上,他身姿挺拔,身着黑色绣金的龙袍,头戴旒冕,珠帘微微晃动,却遮不住他那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目光。他眼神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一切,此时正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殿下恭恭敬敬站立着的群臣们。这些臣子们身着朝服,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朝堂两侧,他们有的面色凝重,有的则难掩兴奋之色,但无一不在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面前保持着绝对的谦恭和敬畏。

“朕既已统一天下,当行统一之政。文字各异,殊为不便,朕决意倡导统一文字,以秦国小篆为标准字体,在全国推广。”秦始皇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朝堂中回荡。

群臣闻言,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丞相李斯站出列,行礼后道:“陛下圣明。如今我大秦初立,各地交流因文字差异困难重重。小篆结构规整,笔画优美,若推行于天下,必有利于政令传达,文化交融。只是臣担心,六国遗民习惯旧文已久,推行恐有阻碍。”秦始皇微微抬眼,说道:“朕意已决。卿等需全力推行,凡拒不执行者,按律惩处。”众臣高呼:“陛下万岁。”

而后数月间,官府四处张贴告示宣传小篆,学堂也开始教授。然而在原楚国之地,一些儒生暗中抵制。他们聚集在一起,私议道:“秦篆虽美,然吾等祖宗之文不可废。”消息传至咸阳,秦始皇大怒,下令将为首者捉拿。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单靠强硬手段不够,便令李斯等人编写简易识字课本,分发各地,还派遣官员耐心讲解新文字的好处。慢慢地,百姓逐渐接受了小篆,大秦的文化融合之路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只见那威风凛凛、战功赫赫的将军王翦抱拳拱手,面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圣明!末将完全赞同这一决策。统一文字实乃利国利民之举啊,它不仅能够消除各地之间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地域隔阂,更能让百姓们交流无阻,进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如此一来,整个国家上下一心,凝聚力必然大大增强,国力也会日益昌盛。”

秦始皇听后,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对王翦所言甚是满意。随后,他目光一转,落在了一旁的李斯身上,缓缓开口道:“李斯,朕深知此事务必妥善处理方能成功。故特命你负责统筹安排此次统一文字之事,从制定标准到推广实施,都需精心谋划,万不可有丝毫疏漏。务必要确保这一重要国策能够顺利推行下去,造福我大秦子民。若有所成,朕定当重重赏赐;但若有差池,哼哼……”说到此处,秦始皇脸色一沉,不怒自威。

李斯恭敬地接过圣旨,然后深深一揖,郑重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完成这统一文字之重任!”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透露出一股决心和自信。

然而,就在朝廷之上君臣一心推动统一文字之时,这道诏令在民间却犹如投入湖中的巨石一般,激起了层层波澜。百姓们听闻要统一文字,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人对此感到欣喜若狂,认为这将极大地方便交流与贸易;但也有不少人面露忧色,担心自己习惯使用的文字会被废弃,从而失去了传承已久的文化根基。一时间,街头巷尾、茶馆酒肆都充斥着关于统一文字的讨论声,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热闹非凡。

在广袤无垠、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之上,有一座宁静祥和的小镇。阳光倾洒而下,给这座小镇披上了一层金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