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秦始皇对边疆的巩固 (第3/5页)
个个凶神恶煞地挥舞着手中那粗长且带着倒刺的鞭子,嘴里不停地大声呵斥着。他们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响彻整个工地。
在这嘈杂而又紧张的氛围之中,有一位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年轻民夫正艰难地搬运着沉重的石块。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他早已身心俱疲。突然,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双腿发软,便直直地摔倒在了满是尘土和碎石的地上。
“起来,别他妈偷懒!”一名监工见状,立刻气势汹汹地冲了过去,二话不说扬起手中的鞭子就狠狠地抽在了那位倒地的民夫身上。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民夫的后背顿时皮开肉绽,鲜血瞬间染红了他那件破旧不堪的衣裳。
然而,尽管遭受如此剧痛,这位坚强的民夫还是咬紧牙关,强忍着泪水与疼痛,用颤抖的双手支撑着身体,一点一点地挣扎着从地上爬了起来。他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生怕再次招来监工无情的鞭打,于是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和血水,便又匆匆忙忙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似乎永无止境、令人望而生畏的繁重工作之中。每一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向大地时,这些勤劳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在修建长城的漫长岁月里,各种艰难险阻接踵而至。那陡峭的山势犹如巨人般耸立,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将沉重的建筑材料运送到这样险峻的地方,简直比登天还难。然而,面对如此困境,民夫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咬紧牙关,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扛起一块块巨石;士兵们也毫不示弱,发挥出军人的坚毅与果敢,想尽办法开辟道路,确保物资能够顺利送达工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长城终于如同一道雄伟的屏障,逐渐蜿蜒伸展于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它恰似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俯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默默守护着大秦帝国辽阔的边疆。
“有了这雄伟壮丽、绵延不绝的长城,那些凶残成性的匈奴人,就再也休想如此轻易地踏入我华夏大地半步!”蒙恬威风凛凛地站立在长城之上,极目远眺着那遥远的北方边境,他那坚毅的面庞上流露出无比的自豪与自信。
这座伟大的建筑,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它不仅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更是无数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而作为负责监修此工程的将领,蒙恬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然而,就在人们为长城的建成而欢呼雀跃之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这一系列浩大的工程建设以及军事防御部署,给整个国家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原本充盈的国库渐渐空虚,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大。
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显得异常凝重。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这般耗费国力,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另一些则反驳道:“若不加强边防,匈奴一旦南下,后果不堪设想!”一时间,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争论不休。
“陛下啊!北击匈奴以及修筑那万里长城之举,实在是消耗掉了无数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呐!如今百姓们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不堪了,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会引发民众的动乱呀!”那位大臣满脸忧虑之色,眉头紧锁着,语气凝重而急切地向秦始皇进言道。
秦始皇听闻此言后,微微皱起了眉头,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眼前这位忧心忡忡的大臣,沉声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朕之所以要做出这般决策,皆是为了我大秦帝国能够长治久安、永享太平盛世啊!些许代价固然难以避免,但只要能确保江山社稷稳固,一切都是值得的。”
话虽如此,可实际上秦始皇内心深知此举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压力。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