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齐秦争雄:风云激荡的战国棋局 (第1/2页)

临淄,齐国的心脏,车水马龙,繁华喧嚣。巍峨的王宫中,齐湣王端坐于王座之上,身着华服,头戴冕旒,眼神中透着高傲与野心。齐国,在威王、宣王时代积累下雄厚家底,此刻的齐湣王,望着脚下的锦绣山河,心中燃起熊熊烈火,誓要让齐国的威名传遍四海八荒。

彼时,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国力蒸蒸日上,同样怀揣着包举宇内之心。在遥远的西方,咸阳宫的烛火彻夜不熄,秦王与谋臣们对着沙盘地图,谋划着东进之路,目光已然锁定山东诸国。

齐国的扩张率先在东方拉开帷幕。齐军的铁骑踏破邻国的边境,先后击败宋、楚等国,夺取大片富庶之地。宋地,膏腴千里,商业繁盛,齐军攻入时,街市上百姓惊恐奔逃,店铺被洗劫一空,金银财宝、粮食布帛源源不断运往齐国。齐湣王闻报大喜,在朝堂上犒赏三军,将士们欢呼声响彻王宫。“寡人之军,锐不可当!从今往后,齐国必将称霸天下!”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群臣高呼万岁。

这一番动作,却如巨石入水,在战国的湖面激起千层浪,秦国朝堂震动。“大王,齐国如此行径,已威胁我大秦东进之布局。宋地若为齐有,其财力、物力将大增,日后必成我心腹大患。”相国魏冉闻言,面容凝重。秦王微微皱眉,目光冷峻:“齐湣王此举,是公然挑衅。我大秦欲统一天下,齐国这般肆意扩张,绝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秦齐之间的暗战悄然打响。秦国施展外交手腕,联合韩、魏、赵三国,在函谷关外陈兵示威,对齐国形成威慑之势。同时,密使频繁穿梭于各国宫廷,散布不利于齐湣王的流言蜚语,言其骄奢残暴,妄图称霸中原,挑动他国对齐国的敌意。

齐国这边,齐湣王并非毫无察觉。他一面加紧操练军队,在临淄郊外的校场上,每日可见士卒们挥汗如雨,刀枪碰撞之声不绝于耳;一面派苏秦入秦,试图以纵横之术化解危机。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秦国朝堂上舌战群儒,力陈秦齐交好之利:“秦齐乃当世两大强国,若携手并肩,何愁天下不定?何苦为了些许利益冲突,兵戎相见,徒使他国得利。”

然而,秦国君臣深知齐国野心,并未被苏秦言辞轻易打动。秦军在军事上继续施压,名将白起率精锐之师,向韩、魏边境移动,做出随时南下进击齐国盟友的态势。齐国则针锋相对,增兵宋地,加固城防,齐湣王甚至亲临前线,鼓舞士气:“儿郎们,今日之战,关乎齐国国运。吾等身后,是万千子民,是祖宗基业,务必奋勇向前,让秦人知晓我齐国的厉害!”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齐国国内却隐患丛生。多年征战,赋税加重,百姓苦不堪言,田间劳作之人日益稀少,不少地方出现饥荒。而朝堂之上,争权夺利之风盛行,大臣们分为数派,互相攻讦,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机密。苏秦虽为齐国效力,却也因卷入权力旋涡,被人猜忌,其主张难以完全施行。

反观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确立了耕战为本的国策,百姓富足,乐于为国立功。秦国军队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士卒们奋勇争先。且秦国推行县制,政令统一,决策执行高效。

局势愈发紧张,战火一触即发。齐国在宋地的统治并不稳固,当地百姓时有反抗,齐军疲于镇压。而秦国瞅准时机,联合韩、魏,突然向齐国盟友楚国发动进攻,楚国自顾不暇,无法支援齐国。齐湣王无奈,只得从宋地调兵回援,防线出现漏洞。

紧接着,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绕道魏、韩,直扑齐国边境。齐军仓促应战,在济水之滨,双方摆开阵势。秦军的黑色军旗迎风猎猎作响,士卒们个个眼神坚毅,杀气腾腾;齐军虽也有一定士气,但因长途奔波、内部矛盾,阵容略显凌乱。

开战后,白起采用迂回战术,先以小股部队佯装正面强攻,吸引齐军主力,主力部队则趁夜绕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