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秦燕之战 (第2/2页)
肉,今壮士欲为国除害,为民请命,拿我这颗头颅去又何妨!”言罢,拔剑自刎,一腔热血喷洒在地,映红了脚下的泥土。
荆轲跪地,手捧樊於期首级,泪水夺眶而出,向着苍天发誓,必不负将军所托。太子丹闻知此事,匆匆赶来,见状恸哭失声,与荆轲相拥而泣,二人情谊在这血与泪的交融中愈发深厚。
时光匆匆,离别的日子悄然来临。易水之滨,寒风凛冽,似要将天地间的最后一丝温暖也搜刮而去。燕国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皆身着素白麻衣,如霜雪般齐聚于此,为荆轲送行。
荆轲一袭白衣胜雪,头戴高冠,背负长剑,身姿挺拔如松,屹立风中。他手捧装着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的匣子,神色从容,仿若即将奔赴的不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刺杀,而是一场寻常的远行。身后,年轻的勇士秦舞阳紧紧相随,虽强装镇定,可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泄露了内心的紧张。
太子丹身着缟素,手捧酒觞,一步步缓缓走向荆轲,每一步都似有千钧重,踏碎了这易水河畔的寂静。他走到荆轲面前,双手奉上酒觞,泪如雨下:“荆卿,燕国的存亡,全系于你一人之手。此去秦宫,路途遥远,艰险重重,望你多加珍重。若能功成归来,太子丹必与你共享燕国荣华,若你一去不返,我定率燕国军民与秦抗争到底!”
荆轲接过酒觞,目光扫过众人,见那一双双饱含期盼与哀伤的眼睛,心中豪情万丈,一饮而尽。随后,他掷杯于地,振臂高呼:“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昂,穿破云霄,在易水河畔久久回荡,如同一把重锤,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间,令天地动容,众人无不掩面涕泣。
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前行,荆轲的心情也愈发沉重。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但面对强大的秦国,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然而,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路上,荆轲回想起自己与太子丹的约定,以及燕国人民对他的期望。他知道,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他握紧了手中的匕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任务,为燕国报仇雪恨。
终于,马车来到了秦国的边境。荆轲深吸一口气,跳下马车,向着秦国的都城走去。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告诉人们,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荆轲大踏步向秦国而去,踏入秦境,一路过关卡、终于抵达咸阳。秦宫高耸巍峨,仿若巨兽蛰伏,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严。荆轲手捧献礼,神色自若;秦舞阳跟在其后,脸色却愈发苍白,脚步虚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