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聚将鼓响召亲卫 (第3/4页)
”,至今仍在他耳畔回响。
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刀剑相击的铿锵声,战马嘶鸣的悲壮声,以及兄弟们浴血奋战的呐喊声,交织成一曲壮烈的战歌。
他颤抖着抬起手,仿佛还能感受到手中长枪的重量,还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
“陛下,老了,老了……”他喃喃自语,浑浊的眼中却闪烁着无比坚定的光芒,那是对大明,对陛下的无限忠诚。
与此同时,聚将鼓声还在继续,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脏。
幽州城内外,数百名红翎急使听到鼓声,几乎同时做出了反应。
他们飞奔至马厩,动作迅捷地解开缰绳,翻身上马。
马蹄声急促而有力,踏碎了清晨的宁静。
红色的翎羽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沉寂的幽州城。
他们以聚将台为中心,如同离弦之箭般,向着应天府内外各个方向疾驰而去,只留下身后一片翻滚的尘土。
手中紧紧攥着的令箭,在晨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芒。
一位急使勒紧缰绳,胯下战马人立而起,他目光如炬,语气坚定:“驾!不得延误军机!”
红翎急使们如离弦之箭般散布于应天府的大街小巷,马蹄声踏碎了清晨的宁静,红色的翎羽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将紧急军情迅速传遍每一个角落。
急使们高声宣读着陛下的命令,语气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百姓的心头。
应天府的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侧耳倾听,神情肃穆。
一位急使勒马停在一处热闹的街市,他翻身下马,手中的令箭高高举起,声音洪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鞑靼犯我边境,幽州告急!所有适龄男儿,即刻披甲上阵,保家卫国!违令者,斩!”
人群中一片哗然,随即又归于平静,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百姓们虽然心中惶恐,但更多的是义愤填膺。
他们知道,保家卫国的时刻到了。
“我儿,去吧!为父当年没能上阵杀敌,如今你替我去!”一个老兵颤抖着双手,将一把祖传的宝刀递给儿子,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爹,孩儿定不辱使命!”年轻人接过宝刀,眼中噙着泪水,语气坚定。
他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奔向城外军营。
类似的情景在应天府各处不断上演,老兵们送子参军,妻子们送别丈夫,空气中弥漫着悲壮的气息,却又充满着热血的激情。
在应天府更远的地方,同样的情形也在不断上演。
一位老兵站在自家门口,目送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粗糙的手掌紧紧握着一块刻着“精忠报国”的木牌,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话来。
他身旁的妻子默默地擦拭着眼泪,
“孩子,一定要活着回来……”老妇人哽咽着说道,声音低沉而无力。
老兵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曾像儿子一样,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奔赴沙场。
“娃儿,等你回来,爹给你说门亲事……”老兵的声音低沉而沙哑,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聚将鼓声震天,如擂战鼓,一下下敲击在应天府每一个人的心头。
各处亲卫营地,早已整装待发的亲卫兵们,听到鼓声如同听到了出征的号角,纷纷冲出营帐。
他们身披锃亮的甲胄,手持锋利的刀枪,步伐整齐划一,如同钢铁洪流般,向着聚将台的方向涌去。
“兄弟们,陛下召集,随我前去!”一名身形魁梧的亲卫队长,手中挥舞着一把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