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鞑靼来攻心忧惧 (第2/3页)

窒息。

“幽州……山海关……”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枯枝摩擦,“大明……”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恐惧和愤怒,开始思考应对之策。

他眉头紧锁,如同两条盘踞的虬龙,眼中的焦虑之色挥之不去。

幽州危急,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他脑海中飞速地计算着兵力调度,眼神专注,仿佛要看穿眼前的虚空。

京师的禁军虽多,但抽调过多,则京师空虚,同样危机重重。

周边诸地,也各有驻军,但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一下一下,如同擂鼓般,敲击着他的心房,也敲击着大明的命运。

他回忆着周边可调用的兵力,表情严肃,如同凝固的岩石。

山东都司、河南都司、山西都司……

一个个地名在他脑海中闪过,每一个地名都代表着一支军队,也代表着一种可能。

他闭上眼睛,努力地回忆着每一支军队的兵力、装备、将领,以及他们与幽州的距离。

时间紧迫,他必须做出最优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充满了风险。

“山东都司,五万兵马,距离幽州最近,但战斗力相对较弱……”他低声自语,手指的敲击声也随之加快,“河南都司,兵力雄厚,但路途遥远,鞭长莫及……”

他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广阔的疆域上驰骋,寻找着那唯一的生机。

他仿佛置身于巨大的沙盘之上,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每一个可能的方案,以及每一个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

突然,他的手指停了下来,敲击声戛然而止。

他猛地睁开眼睛,“或许……”他低语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或许还有另一个办法……”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地图上,手指沿着蜿蜒的山脉和奔腾的河流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幽州城那小小的红色标记上。

他心中燃起一丝微弱的期待,能否找到一个方法,哪怕只是延缓鞑靼的进攻速度,为幽州城的坚守争取宝贵的时间?

然而,这份期待很快就被更深的懊恼所取代。

他紧咬牙关,用力捶打着桌面,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从京城到幽州,即使快马加鞭,也需要数日时间。

这数日,对幽州城来说,便是生死攸关的煎熬。

他恨自己为何不在幽州,恨自己为何不能立刻出现在城头,与将士们并肩作战,与百姓们同生共死!

懊恼的情绪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紧张和压抑的思考。

他必须找到一个解围的方法,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妙计。

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朱元璋急促的呼吸声和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的敲击声,一下一下,如同重锤敲击着众人的心脏。

他紧盯着地图,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地图烧穿。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幽州城的地形地貌、城防工事、兵力部署,以及鞑靼军队的进攻路线、兵种配置、将领特点。

他将这些信息反复推演,试图找到敌人的弱点,以及自己可以利用的优势。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殿内的气氛越来越凝重,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朱元璋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手指也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

他感到自己的肩上扛着一座大山,压得他快要窒息。

突然,他抬起头,目光锁定在站在一旁的二虎身上。

“二虎,”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立刻派人前往幽州城,传朕口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