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敌众我寡守城险,主动出击破困局 (第1/3页)
朱元璋的心头,像是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沉甸甸的,喘不过气。
他耳边回响着那个女子的话语,那如同一道惊雷,震得他心神不宁。
鞑靼的威胁,如同笼罩在幽州城上空的乌云,浓重得让人窒息。
三十万大军压境,而己方仅有三万守军,这力量悬殊,犹如蚍蜉撼树,让人感到深深的绝望。
他紧紧地握着缰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马蹄不安地刨着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回应着他内心的焦虑。
他抬眼望向远处,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凉。
他想象着鞑靼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
守城,并非上策。
他深知,一旦鞑靼攻城,三万守军在这三十万敌军面前,如同一叶扁舟在大海中飘摇,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况且,幽州城墙虽坚固,但也经不起鞑靼大军的持续冲击。
更何况,如果鞑靼采用围城策略,断绝城内粮草,那更是釜底抽薪,不攻自破。
他清楚记得,当初自己率军与元朝残余势力交战时,也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
那时的他,依靠着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才最终扭转战局。
可如今,鞑靼的实力远胜过当年的元朝残余势力,他手下的兵力,却远逊于当年。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又何其不同!
他心中既有不甘,又有担忧。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情更加沉重,如同坠入了冰窟一般。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来,想要驱散心中的那份焦虑和不安。
可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用,他仍然感觉自己被困在了重重迷雾之中,看不到一丝光亮。
“陛下。”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元璋睁开眼睛,只见一个身穿灰色布衣,腰间挂着药囊的军医,正站在不远处,神色恭敬地看着他。
军医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苍白的头发和眼角的皱纹,都诉说着他的辛劳。
他手里拿着几张泛黄的药方,看起来像是刚从药房里出来。
朱元璋微微皱眉,刚要开口询问,却见军医已经走上前来。
“陛下,臣刚刚在整理伤兵药方时,发现……”军医的话还没说完,便看到朱元璋抬起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朱元璋的目光沉静如水,让人猜不透他内心的想法。
“说。”朱元璋只是冷冷地吐出一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尘土,打在朱元璋的脸上,如同细小的针扎一般。
他眯起眼睛,眺望着远方,思绪万千。
援军,何时才能抵达?
他心中反复盘算着,从京城到幽州,即便快马加鞭,也需要数日时间。
而这数日,便是鞑靼大军攻城的最佳时机。
他深知,幽州城墙虽高,却也难以抵挡三十万大军的猛攻。
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
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曾经的一幕幕,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当年,他也是这般被围困在一座孤城之中,敌众我寡,粮草断绝。
那时的绝望,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他绝不能让历史重演,绝不能让幽州城重蹈覆辙!
“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吗?”朱元璋低声自语,语气中充满了不甘。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骨骼发出咯咯的声响。
不,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