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将心忧国难闲居,新婚亦念战鼓急 (第2/4页)

朱标眉头微皱,立刻问道:“出了何事?”来人正是太子府的侍卫统领,他单膝跪地,抱拳急道:“殿下,云南急报!沐英将军……中了埋伏!”

朱枫心头一震,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而上,仿佛一盆冰水当头浇下。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指关节泛白。

云南的崇山峻岭、瘴气弥漫的景象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他仿佛能感受到那里的危机四伏,刀光剑影。

他担忧地看向朱标,只见朱标的脸色也骤然变得凝重,眉头紧锁,

“详细说来!”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侍卫统领连忙从怀中掏出一封沾染了血迹的信笺,双手呈上,“殿下,这是沐将军拼死送出的急报。”

朱标迅速接过信笺,展开细看。

信上的字迹潦草,墨迹斑驳,仿佛写信之人当时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信中描述了叛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设下埋伏,沐英将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情况危急。

朱标看完信,脸色愈发阴沉,他将信笺紧紧攥在手中,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发出咯咯的声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转头看向朱枫,

朱枫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他上前一步,沉声道:“殿下,臣愿立刻前往云南,救援沐将军,平定叛乱!”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朱标看着朱枫,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北王,云南之行,凶险难测,你……”

朱枫不等朱标说完,便毅然决然地单膝跪地,抱拳道:“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破叛军,誓不回京!”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一颗颗子弹射入朱标的心中。

朱标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而坚毅的将领,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动。

他知道,朱枫此去,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心中的正义和责任。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好!孤准了!”

朱标看着朱枫坚毅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心中感慨万千。

他拿起桌案上的奏折,上面的字迹仍旧带着他落笔时的决绝。

他知道,朱枫并非冲动,而是心怀大义,胸有成竹。

他长叹一口气,将奏折重新放回桌案上,理了理衣袍,缓缓说道:“来人,更衣,准备早朝。”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翌日清晨,皇宫的钟声响彻云霄,打破了黎明的寂静。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按品级依次排列在金銮殿上。

朱标端坐在太子之位,神色庄重,目光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他的心中清楚,今日早朝,将关系到大明王朝的命运。

待到早朝开始,朱标率先起身,神色严肃地向朱元璋禀告:“父皇,儿臣有事启奏。”他的声音洪亮,在金銮殿内回荡。

朱元璋微微颔首,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朱标清了清嗓子,语气郑重地说道:“云南叛乱,沐英将军虽已领兵前往平叛,但局势仍旧不容乐观。镇北王朱枫,心系国家安危,亦愿亲赴前线,为父皇分忧,为大明效力。”他的目光落在朱元璋的身上,等待着父皇的决断。

朱元璋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如炬地望向朱标。

“镇北王新婚不久,理应留在京城,为何要前往边疆?”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悦,仿佛在责问朱标为何要纵容朱枫。

朱标连忙解释道:“父皇,镇北王此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他曾多次向儿臣请命,为国效力。云南叛乱,事关重大,非同小可。镇北王武艺超群,智勇双全,若有他前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