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秦始皇传承之思(一) (第1/5页)
公元前 210 年,深沉的夜幕如同一幅巨大的黑色绸缎笼罩着古老的秦宫。在这静谧的深夜里,宫中深处透出一丝凉意,仿佛能穿透骨髓。秦始皇嬴政身着一袭黑袍,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寝宫之内。微弱的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忽明忽暗地映照出他那张凝重且充满沉思的面庞。
此时此刻,这位一统六国、威震天下的帝王心中正波澜起伏。他那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跳动的烛光,思绪却早已飘向了遥远的未来。对于这个庞大的帝国而言,传承至关重要,然而接班人的人选却让他左右为难,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嬴政深知,自己一手缔造的大秦江山需要一个有足够能力和智慧的继承人来延续辉煌。但面对众多皇子,他们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究竟谁才能够担当此重任?长子扶苏仁慈宽厚,但性格略显柔弱;幼子胡亥机灵聪慧,却缺乏稳重与决断……一个个身影在他脑海中闪过,每一个都令他难以抉择。
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双目微闭,思绪渐渐飘远,回忆着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仿佛看到了战场上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场景,那是他率领秦军横扫六国时的壮烈画面;又仿佛听到了百姓们对他高呼万岁的声音,那是他完成大一统后所收获的无上荣耀。
如今,这广袤无垠的土地皆归秦国所有,一个庞大而强盛的秦帝国已然崛起于东方大地。嬴政睁开双眼,凝视着宫殿内奢华的装饰与威严的摆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
然而,当他的目光缓缓转向未来时,原本舒展的眉头却不由自主地紧紧皱起。他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
扶苏,这位宽厚仁爱之人,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心地善良,对待他人总是彬彬有礼,且心怀天下苍生,主张以仁政治国,期望能给予百姓们一个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其仁德之名早已传遍朝野上下,深得臣民们的爱戴与敬仰。
相较之下,幼子胡亥则显得格外聪明伶俐。他总能巧妙地揣摩到父亲嬴政的心思,并投其所好地做出回应,因此也颇得嬴政的欢心。但与此同时,胡亥的性格中亦带有几分任性和骄纵之气,这让嬴政在欣慰之余不免有些担忧。
在一个万籁俱寂、静谧祥和的夜晚,月光如水般洒落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嬴政身着一袭黑袍,脚步轻缓地踱步至窗前。他静静地伫立着,仰头凝望那轮高悬于天际的皎洁明月,银色的光芒映照在他那冷峻而深邃的眼眸之中,使得他原本就威严的面容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沧桑。
此时此刻,无数纷繁复杂的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禁回想起长子扶苏曾经屡次在朝堂之上毫不畏惧地直言进谏,公然反对自己所施行的某些过于严苛的政策。扶苏的声音和话语仿佛就在眼前回荡,让嬴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扶苏啊扶苏,你为何如此仁慈?这般心性,若是他日继承大统,真的能够驾驭得了这满朝的文武百官吗?他们可都是些心思缜密、权谋深沉之辈。而且,朕所推行的大一统政策乃是关乎天下苍生福祉之大计,又岂是仅凭一颗仁慈之心便能顺利延续下去的呢?”嬴政眉头微皱,在心中暗暗思忖道。
然而,对于这个儿子,嬴政内心深处其实涌动着一股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这份情感犹如一泓深不见底的湖水,表面看似平静无波,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波澜和暗流。
扶苏,他不仅才华横溢,令人瞩目,而且品德高洁,宛如一块无瑕美玉。他的才情在朝堂之上展露无疑,每一次的建言献策都能切中要害,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他的德行更是广受赞誉,对待臣民宽厚仁爱,心系天下苍生之苦乐。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如何能不让嬴政心生喜爱?
可是,作为一统六国、威震四海的一代雄主,嬴政太清楚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