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暗流涌动(4) (第2/3页)
见李景维仍是沉默,赵剑英一撰兵刃:“小心驶得万年船,殿下万不可心慈手软,我这就与众位兄弟将那李惟忠一家杀了,以绝后患!”说完就准备行动。
李景维一下急了,低吼一声:“休得放肆!休要忘了这寨子是谁说了算!汝等先行退下!”
赵剑英和那几个侍卫都愣住了,平日里李景维极少发怒,此刻却是威严至极!
毕竟李景维是大夏太子,君命不可违。赵剑英长叹了一声,一甩衣袖,和几个侍卫快步离开了。
李景维站在原地,心中万般纠结。
李景维相信此刻李惟忠应该正在屋内看着自己。赵剑英说的话确实有道理,这寨子里一千多口大夏遗民的安危可能就在李惟忠的一念之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杀了李惟忠一家以绝后患。
可那李惟忠是自己的亲叔伯兄弟,这世上仅存唯一的亲人,自己怎么忍心?!自己与李惟忠平日里的欢声笑语都浮现在了眼前,心中不由隐隐作痛。
“罢了罢了,既然不忍害了惟忠兄,就只有自求多福,惟愿惟忠兄念及手足之情不要怪罪于我。”
想到这里,李景维冲着房门深深一揖,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房门后的李惟忠长舒了一口气,靠着房门缓缓滑坐在了地上。像是有些心灵感应一般,李惟忠对此刻李景维内心的纠结似乎能够感受得到。
原本心心相印的兄弟,一瞬之间,心中都像被扎了一根刺,恐怕再也不会回到从前一般了。
地上一个黑影悉悉索索地爬了过来,是儿子李恒。方才李恒躺在地上装睡,故意还打出鼾声,迷惑了外面查看的人。
李恒紧靠在李惟忠身边,低声说道:“父亲,看样子此地不宜久留。”
一句话提醒了了李惟忠,如今与李景维之间已是心知肚明,各怀心腹事,多耽搁几天不光尴尬至极,恐怕还容易生出变数,肯定必须尽早脱身。
而且即使李景维念在兄弟之情不想为难自己,可那赵剑英等人难保不突发异动。
“要不干脆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溜出寨子?”李惟忠心念一动,对李恒说道:“快去叫母亲与兄长们速速起床,我等连夜潜出营寨!”
李恒愣了一下,急忙拉了一把正欲起身的李惟忠:“父亲,不可急于一时。我等若潜行出寨,毕竟人多声杂,这寨子里到处都是人,万一被发现该如何是好。况且我白日里见那寨门旁边有人把守,此刻恐怕是寨门早已关了。”
李恒的一席话一下让李惟忠冷静了下来,心道:“怎的情急之下如此乱了分寸,连我儿都比我冷静些。”
“如若趁夜潜出,万一被寨子里的人发现,那岂不是说明自己心中有鬼?到时即使李景维想保全自己,万一众怒难平,岂不是凶多吉少?!”
“还是稍安勿躁,待天亮时,就与众人说一路耽搁时日太多,需尽早赴山东上任。”
“而且一定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免得李景维难做。”
想到这里,李惟忠轻轻拍拍李恒:“我儿说的极是,现时就好好休息,明日再行找借口离开。”
考虑以防万一,李惟忠也没有起身上床,怀里抱着佩剑,就靠在门旁守着。
李恒见状,也没有回到地上躺着,就趴在父亲的膝盖上。毕竟年少瞌睡多,李恒一会儿就睡着了。
而李惟忠却是一夜里脑子如翻江倒海,哪里睡得着。直到天色有点蒙蒙亮,听见公鸡打鸣了,李惟忠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关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是一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俗语,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其实,这一俗语的“原生态”是一句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