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西夏国殇(10) (第2/3页)

李惟忠领着三人将带来的祭品逐一摆放妥当,点上香烛。李惟忠拉过哈布日,指着陵塔前的一座墓碑说道:“此处即是我大夏国英文皇帝与孝哀黄帝的合葬陵寝,英文皇帝即是汝之曾祖,孝哀黄帝即是汝之叔祖!”

这英文皇帝和孝哀黄帝分别就是西夏的第八位皇帝李遵顼和第九位皇帝李德旺,而“英文皇帝”与“孝哀黄帝”均是继位的皇帝为他们加封的谥号。

李遵顼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原册立自己的长子李德任为太子,也就是李惟忠的父亲。但是在1223年的时候,李德任拒绝执行李遵顼攻打金国的旨意,被李遵顼废黜太子之位发配西平府守关,然后改立次子李德旺为太子,并继承了皇位。

李遵顼在位之时就开始命人修建自己的陵寝,他的陵塔比其他历代皇帝的陵塔都要宏伟,里面放置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准备作为他的陪葬。退位以后,李遵顼做起了太上皇,更是将自己的陵寝修建得恢弘壮丽、尽善尽美。

,!

1226年5月,成吉思汗第六次率军攻打西夏的时候,李遵顼因病驾崩。继任皇帝李德旺为自己的父亲举办了盛大的国葬,但是没成想几个月后,成吉思汗就兵临贺兰山关。李德旺自感无力抵抗,整日心惊胆战、惊悸过度,终于在成吉思汗率军包围中兴府之前,也一命呜呼了。

由于继位时间短,李德旺都还没来得及修建自己的陵寝,他的侄儿李哯继位后,不得不将李德旺与李遵顼合葬在了一处。

为了防止蒙古人盗挖,李哯命人将李遵顼与李德旺的合葬陵寝展现皇家特征的献殿、阙台、碑亭等建筑物统统拆除,只留下一块墓碑,尽量模仿一般陪葬墓的形制,以此想混淆这里是皇陵的真相。

哈布日定睛看那墓碑,上面密密麻麻用大夏语刻写着碑文。哈布日认得一些大夏文字,上面是用一些隐晦的文章歌颂这两位皇帝的,但或许是为了避人耳目,碑文并没有明确指明这里是两位皇帝的合葬墓。

哈布日等人跟着李惟忠一起将香烛插在墓碑前,行三拜九叩大礼。礼罢,李惟忠轻轻搂着哈布日的肩膀说道:“如若不是大夏战败,灵儿贤侄当应是我大夏国的太子。”

一直以来,古尔王妃和哈布日都没有将哈布日其实不是李哯亲生儿子的实情告诉李惟忠。所以,哈布日也只得附和着点点头,并没有将此事戳破。

哪知齐大宝甚是好奇,不禁张口惊问道:“少爷难道是大夏的皇族?”哈布日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眼睛不自觉地望向别处,突然伸手向前一指:“此为何物?”

相关

陵城:此处指古时帝王为自己陵墓所修建的保护城。

献殿:一种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

阙台:帝陵的阙台是一种礼制建筑,一般左右对称,中间通过神道(通往帝陵的大路)。

碑亭:意思是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

护陵亭:修建在陵塔外层,用于为陵塔遮风挡雨起保护作用的亭式建筑。

列祖列宗:汉语成语,意思是历代祖先。

曾祖:指的是父亲的祖父(或称爷爷的父亲;或称父亲的爷爷),也就是“三世祖”。

叔祖:父亲的叔父。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