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成吉思汗之死(26) (第2/3页)

时仍未完全竣工。拖雷到达起辇谷以后,只带八百兵士前往地下陵寝,其余人马远隔三十里地将陵寝的所在之地团团包围,任何人畜不得进入。

拖雷命人将装有刘仲禄尸身的棺椁放入陵寝下葬,陪葬了大量珍宝,又命八百兵士将这两千五百名造墓工匠全部杀死,丢入陵寝陪葬,然后将陵寝封闭、填埋,墓地上不立墓碑,用马群在其上反复践踏,最后在墓地上面广植草木,将墓地的所有痕迹遮盖住。

拖雷带八百兵士离开墓地后,又命在外围驻守的军兵将这八百兵士秘密处死。这样,地下陵寝的具体位置就只有拖雷一人知道了,拖雷也以保密为由,禁止任何人前往墓地祭拜。

即便这样,拖雷仍旧不放心,于是将守卫的军兵留下继续驻扎在墓地三十里开外的外围,不允许任何人畜进入。直到过了两三年,墓地上的草木已经生长茂盛,看不出一丝痕迹以后,才将守卫的军兵逐渐撤回。

也正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成吉思汗的墓地就是在起辇谷,所以后来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传统,蒙古及后来建立的元朝历代皇帝或皇子等后裔,如拖雷、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等都将死后的墓地设在起辇谷里,而掩人耳目不让其他人知道墓地具体位置的方法都与拖雷使用的办法如出一辙。

,!

自此,普天之下都认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已经溘然长逝,连同他征战几十个国家掳掠来的无数奇珍异宝被埋葬在了布尔罕山起辇谷某一处神秘的、不为人所知的地方。

此后的几百年来,无数国内外的探险家、盗墓者、考古学者们都在苦苦寻觅着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墓地的所在,但均是无功而返。迄今为止,成吉思汗以及后代的墓地和那些无数的奇珍异宝到底藏在了哪里仍旧是历史上最令人困惑的谜团之一,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争论不休。

对于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后人有诗写道:“雕弓铁骑虎狼从,拓土开疆创业功。烈马长嘶戈壁冷,弯刀所向角声洪。毕生征战百国灭,青史颂传千载崇。一代天骄名盖世,谁来再诩是英雄!”

相关

图籍:释义为地图和户籍。

晋谒:意思为前往求见。

萨里川:元代地名。又译撒里川、撒里怯儿、撒阿里客额儿。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上游西。

赦免:是指免除或减轻罪犯的罪责或刑罚。它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刑法措施,在史籍中早有记载。

讣告(fu gao):也叫讣文,又叫“讣闻”,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

阳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是日:意思是此日,这一天。

灵柩:指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祭拜: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目的是弭灾、求福、报谢。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