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页)

教授一下子就知道了罗校长的目的。李大山这才恍然大悟,也明白黄教授和罗校长其实关系很好,不然也不会帮他推销学生,只是他们说话习惯这样顶来定去。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多谢多谢!”罗校长看来是被学生就业的问题给折磨惨了,尽管黄教授的承诺只是“远期愿景”,但还是对他连声表示感谢。

李大山对一个校长这么关心就业问题很是奇怪,结果细问之后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属于大专类,也办有中专,但是现在很少了,因为中专生就业更难。这些年,草原市经济发展乏力,财政收入增长少,给予教育单位的拨款一直没有大的增长。但是物价在上涨,学生、教师增加了几倍,各项开支急剧攀升,罗校长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现在学校已经只能保运转,没有钱搞建设、买贵重的实验设备了。教师的工资也还维持在五年以前的水平,但大家都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了下来。

整个学校有学生三千五百多人,大专是三年制,也就是说每年有差不多一千二百人要就业。而近年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差,今年夏天毕业的那批就业率只有60%多一点,其中还有小部分属于自主择业。说白了,就是没找到工作,自己找事儿做。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有五百多人没有工作,只能回家务农或是外出打工,三年的学基本算白上了。

对于学生的素质,罗校长很有信心。他管理学生向来严格,对学风、考风抓得很严。而且就在学校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罗校长还维持住了校办农场的经营。这个地方是学生实习的大本营。如果没有动手能力,这些学生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

李大山听了情况,对罗校长的坚持很钦佩,但是自己人微言轻,力量微薄,也没有办法,除非自己的农场发展好了以后,倒是可以帮帮忙。罗校长这么卖力的诉苦,其实也是看好李大山的发展,觉得李大山一去就找到了水,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希望给他留下个印象,以后若发展好了,多招些自己的学生。

听了罗校长的一番话,李大山还没什么,黄教授却感慨起来,想要帮自己的老朋友一把,拍拍罗校长的肩膀,对他说道:“确实难为你了,老罗。明年看情况吧,若是还过得去,我招你几十个学生!”

“那太好了!谢谢,谢谢!只是李总……”罗校长的诉苦起了作用,不停的感谢黄教授。

“黄爷爷完全可以代表我,你放心。只要我那里还维持得下去,就招你几十个学生。只是待遇最多开到城里普通工人的价钱。”

“那也不错啊。我们好多学生到了外地,比打工还差,只是大家觉得学了这么多年,荒废了自己的专业很可惜。而且我们的学生好多都是在农场干上几年,有了成熟的技术和少量资金,就自己搞养殖了。现在有很多学生发展还很不错,有些都买车了。”罗校长对于李大山答应开出草原城的平均工资感到很满意,对于学生的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安排。

成功达到目的,罗校长轻松了不少,和黄教授、李大山侃起了大山。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五点。李大山发现罗校长是个对牧业很有研究的人,决定干脆一起吃饭,接着聊。罗校长也欣然答应。大家愉快的共进了晚餐,就道别了,因为李大山他们要去何书记哪里。

当李大山两人到何书记所在的小区的时候,刚好七点半。这高级干部都有一个习惯,如果外面没有应酬,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一定要看,那时候去打扰就很不好。这还是黄教授告诉李大山的一点官场小秘密。

等进了门,李大山看到何书记的喜悦还留在脸上,心里就踏实了不少。何书记很热情的和黄教授、李大山打招呼,又让座给他们。何书记的爱人文静谦和,一看就是很有修养的样子,笑眯眯的端上了水果要黄教授和李大山吃,两人连忙客气的表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