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3/4页)
新址建设就全部完工了。新村分为居住区、养殖区、绿化区、休闲娱乐区等板块,而且四周都栽种了防沙林木,全部用八鲤湖接出的水管在浇灌,存活得都不错。每户面积至少在100平方米左右,人口超过四人的,每增加一人,房屋面积增加20平方米。房屋全是平顶房,上面还加盖了屋顶,既明亮又保暖。
另外,沼气池与房屋主体工程同步建设,使得沼气池与牲畜圈舍及农户的卫生间、厨房规划、建设一步到位,节约占地面积的同时,确保了生产生活环境的卫生。这种设计和功能定位不仅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大幅度提高了日新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变以前那种“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村里的乡亲也经常去看自己的新家施工进展情况,一个个都夸房子修得好。接下来就是村民搬迁工作。本来大家都以为很顺利的事情,最后还是出了一点小小的风波。
事情是这样的,按照上级政府和李大山的要求,日新村的村民原来饲养的家禽家畜都应该卖掉,因为以后新村需要干净无污染、无交叉感染源的环境饲养八鲤农场提供的滩羊。家里都是年轻人的,倒是很爽快的就把家里的各种牲口处理完毕,最多只是留下了看家的狗而已。但是家中有老人的,老人都不肯把养殖的牲口卖掉,一是老人对养了多年的牲口有了感情,二是如果把牲口都买了,这些老人以后就没有事情干了。
了解到这种情况以后,李大山也感觉有些棘手,和市县领导商量了几次都没有好的办法。因为老人的要求并不高,而且不是用经济补偿的办法就能解决的。最后还是日新村的唐书记给李大山出了个点子,建立新村娱乐活动室,筹建老年人协会,组织、辅导老年人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市县领导听了这个建议,也非常感兴趣,觉得这是抓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好办法。最后,长风县领导答应,由县老协和县文化馆出人,负责指导日新村的老人学习歌舞、秧歌、太极等娱乐休闲方式,同时县上出钱购买一批多媒体设施,方便他们看电影、学知识。而场地则是现成的,就在村办公楼里面。
村里的老人们听说上级这么关心他们的生活,而且以后多少有些事情做,也不怎么反对家里人卖牲口了。终于,日新村搬迁的事情到了最后一步。经过村里老年人的“测算”,日新村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在七月十八日,正式开始搬入新家。
搬家那天,李大山动员农场全体员工到日新村帮忙。由于日新村旧址距离新村有差不多二公里远,长风县和安丰镇召集了七八辆大卡车帮助拉货。有了机械化设备,加上劳动力众多,很快,各家各户的东西就全部收拾好了。李大山也在村里子到处查看,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调度的事情。
一圈看下来,李大山的心都有些发冷。这日新村的老百姓也太贫寒了,家里面除了电视机、卫星接收器,基本上没有什么家用电器。而机械化设备也少得可怜,大多就是每家有个破烂不堪的摩托车。而生活用品方面,也都是用了多年,比较旧的床上用品和个人衣物,锅碗瓢盆都老旧的很。让人不禁疑问,这是搬家,还是逃难。
不过俗话说得好,“破家也能值万贯”。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在生活富足的人看来是分文不值,但是对于日新村的老百姓来说,却是生活的必需品。看着这些辛劳一生的乡亲收拾东西的情景,李大山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有一种义务,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们。毕竟一个人的财富再多,能带给他的喜悦和生活的改善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这种赚取财富的方法教给贫穷人,却能得到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喜悦和快乐。而李大山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喜悦和快乐。经历过生死劫难以及离奇身世以后,李大山的心胸开阔了很多,就连看这个世界的眼光和角度都不一样了。
于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新家里面都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