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洪武十二年正月 (第2/4页)

,单膝跪地):“陛下,臣已做好准备,负责河、岷、临、巩地区的军事事务,确保后方稳定,为沐英将军提供支援。”

朱元璋(看着李文忠,满意地说):“文忠,你办事朕一向放心。你要与沐英密切配合,共同守护我大明的边疆。”

汤和(这时也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已在临清训练兵马,随时听候陛下的调遣。”

朱元璋(微笑着说):“汤和,你经验丰富,在临清训练兵马,责任重大。一定要严格训练,确保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李善长(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此次军事行动,耗费巨大,还需从长计议,确保粮草辎重的供应。”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善长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你和户部负责,务必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

刘伯温(沉思片刻,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除了军事行动,还应恩威并施。在讨伐叛乱的同时,也可派遣使者前往番地,晓以利害,或许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朱元璋(目光看向刘伯温,思索片刻后说):“伯温之言有理。此事就由你负责安排,挑选合适的使者前往番地。”

第三幕:丞相府中,暗流涌动

旁白:退朝之后,李善长回到丞相府。他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时,管家匆匆走进来。

管家(恭敬地说):“丞相,刘伯温派人送来了一封信。”

李善长(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微微一变):“哼,这个刘伯温,又在给陛下出主意。他以为他是谁,竟敢插手军事之事。”

管家(小心翼翼地说):“丞相,刘伯温深得陛下信任,他的话,陛下恐怕会听。”

李善长(冷冷地说):“他不过是个谋士而已,竟敢在朝堂上与我作对。这次军事行动,我一定要让他知道,我李善长才是陛下最信任的人。”

旁白: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胡惟庸求见。

李善长(眼睛一亮):“快请他进来。”

胡惟庸(走进书房,行礼说道):“丞相,今日朝堂上,刘伯温又出风头了。”

李善长(脸色阴沉,说道):“这个刘伯温,越来越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你有什么主意?”

胡惟庸(眼珠一转,说道):“丞相,我们可以在粮草供应上做些手脚,让刘伯温的计划无法实施。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他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李善长(沉思片刻,摇头说):“此事万万不可。陛下对军事行动极为重视,若粮草供应出了问题,前线将士的性命可就危险了。我们不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胡惟庸(连忙说):“丞相教训得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就这么看着刘伯温得势。”

李善长(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书房里踱步):“你先回去吧,此事容我再想想。我们要小心行事,不能让陛下察觉到我们的心思。”

第四幕:刘伯温府,深思远虑

旁白:与此同时,刘伯温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坐在书房中,看着手中的地图,陷入了沉思。这时,他的儿子刘琏走了进来。

刘琏(关切地说):“父亲,您今日在朝堂上,与丞相似乎意见不合。”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李善长自恃功高,有些目中无人了。此次军事行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乱来。”

刘琏(担心地说):“父亲,李善长权势滔天,我们还是要小心为妙。”

刘伯温(微笑着说):“我自有分寸。陛下英明神武,他心里对李善长的所作所为,恐怕也一清二楚。只是现在还不是动他的时候。”

刘琏(疑惑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