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蒂囡首先表态支持,很激动地站了起来,兴奋地说:“清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现在变化太大了,简直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分析透彻,言之有理,令人信服。爸爸,该同志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请你多加栽培,使其茁壮成长,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肖阿姨也赞不绝口,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前只是觉得清泉这孩子忠诚可靠,稳重老实,没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块好料,是块好料!”

张蒂囡郑重其是地说:“我提议,我们家庭常委会形成一个决议,对翠湖市委副书记李清泉同志予以口头表扬。对省长爸爸提出具体要求,要求爸爸毫不保留地搞好传帮带,对清泉同志重点培养,尽快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以便其早日承担治国安邦的历史重担!”

“我举双手赞成女儿的提议!”肖阿姨表态。

李清泉的一番慷慨陈辞,也让张若愚心生感慨。看来,这个年青人确实是个可塑之材。当初把他从团省委选调到省政府,到自己身边来工作,就是看中了他不人云亦云,有独道的见解。这些年因为秘书身份所限,他少有发表自己意见建议的机会,也没有崭露头角的场地,李清泉只有墨守成规,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张若愚还是感觉到,李清泉从大山里,从社会底层老百姓那里孕育的朴素的思想感情丝毫没有改变,骨子里那股子要实现济世救民抱负的志向契而不舍。从这一点来看,自己当年没有看错人,李清泉是个有为青年,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堪担大任。张若愚始终认为,为官从政,凡能够成就大业者,一要有激情,二要有感情,三要有谋略,三者缺一不可。从他对李清泉这些年的观察,和他刚才表露出的思想感情看,李清泉对政治有激情,对老百姓有感情,但是,政治智慧谋略尚显欠缺,需要不断积累,逐步汲取和磨炼。凡事都是以最终目标为目标的,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政为官更是如此。而要实现自己确立的终极目标,仅有纯粹的激情和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世道复杂,仕途莫测。“老谋”才能“深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琢不知义。张若愚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帮助李清泉尽快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其早日成熟成长起来。

第六章 耳提面命(11)

又喝了一口茶之后,张若愚开口说话。

“翠湖开发区老百姓因为五龙金矿尾矿污染上访,可是个老问题了,大概有五六年了吧。开始时规模不大,影响也不大,上访群众不过是到县里市里去反映反映情况。可是,这一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群访、重复访问题突出。听说,老百姓还特意选出能说会道,读过书认识字的代表,大家集资资助他们长期来省进京上访。上次我们一起去翠湖,姜小鸾书记介绍过一些情况,省委为了加强翠湖市委的工作力量,化解群众上访难题,解决五龙金矿污染问题,决定派你去工作。当然,派你去那里工作,是我向省委提的建议,这些你都知道。清泉,你的看法是正确的,老百姓的生存环境被污染了,虽然清苦但还算安宁的生活被破坏了,连健康问题都得不到保障。这些情况市委了解,我心里也清楚。但是,说句实话,我确实没有想到事态会这么严重,老百姓被尾矿污染害的这么苦,下边的一些干部会胆大包天这么粗暴地对待上访群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老百姓和政府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产生了矛盾,毫无疑问,责任肯定在政府,不在老百姓,肯定是政府的行为有了失误。具体到五龙金矿尾矿污染问题,省委省政府、翠湖市委市政府的认识是统一的,老百姓的诉求是合理的,是天经地义的!怎么办?就应该按照你的思路,彻底解决污染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吃到没有被污染的粮食,安安静静地过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