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挣脱过去枷锁,拥抱全新选择 (第1/2页)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常常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四处摸索,试图找到前行的方向。而明确目的地,即探寻自己真正想要的、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无疑是驱散迷雾的关键灯塔。当我们围绕着自身的价值观去思考和做出选择时,就如同踏上了一条有迹可循的道路,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而有力。

回顾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北大卓越领导力研修班,其间深入研究并讲授了曾国藩的课程。曾国藩那句“既往不恋,当下不杂”,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它所传达的理念,是一种对当下纯粹的专注,不让过去的种种经历成为现在的负累,也不让对未来的无端臆想扰乱此刻的心境。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谈何容易。这与我们在漫长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背道而驰。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依赖经验运行的精密仪器。过去经历的点点滴滴,那些残留下来的记忆,如同代码一般,深深嵌入我们的思维模式,对我们的判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种基于经验的运行方式确实提高了我们决策的速度。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出门上班,一系列的动作几乎无需思考,凭借过往的经验就能行云流水般完成,大大降低了大脑的思考负担。但从消极的方面而言,它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经验的奴隶。

以地域歧视为例,当一个人去东北遭遇了被揍的经历,这段不愉快的记忆便会在他心中种下偏见的种子。此后,只要一遇到东北人,内心就会本能地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尽可能地回避与他们打交道。在与人交流时,还会不自觉地将个别经历泛化到整个地域群体,说出“东北人怎么怎么样”这样片面的话语。这种行为背后,正是过去的经验在左右着当下的判断,让我们无法客观公正地看待眼前的人和事,被过去的经历紧紧束缚。

哲学家叔本华深刻地指出:“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不是事物的虚幻假象,也不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们此前积累的偏见。”马克·吐温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真相并非我们以为的那样。”更令人担忧的是,人类具有一种将错误偏见形成的观点合理化的能力。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偏见重新包装,还以为是在进行深刻的思考;重复着以往的错误,却坚信自己是在坚守梦想;消极荒废时,自认为是在放松身心;伤害别人自尊时,还觉得自己是性格耿直;固步自封时,误以为是在坚守原则;随便放弃时,错以为是在做出明智选择;喝得酩酊大醉时,以为这是豪爽的表现;不思进取时,还标榜自己是低调谦逊。所有这些看似荒谬的行为,根源就在于我们盲目地延续过去,并且还为其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人思维。拥有富人思维的人,在面对感情时,如果不爱一个人了,不会因为曾经付出了很多就舍不得分手,他们明白感情不能仅仅用付出的多少来衡量,及时止损才是对彼此负责。在投资股票时,如果不看好某只股票的未来,就会果断卖出,而不会被账面的亏损所束缚,执着于等待涨回成本价。他们在选择新的事业发展方向或合作伙伴时,纯粹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角度出发,不会因为与老同事感情好就犹豫不决。他们懂得不让过去的经验和偏见影响当下的选择,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和果敢决策。

当我们面对新的选择、新的理念或新的事物时,内心常常会感到难受和别扭。很多时候,这并非事情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过去固有的经验和偏见在作祟。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难以实现财务自由。实现财务自由并非事情本身有多困难,而是实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理念,与大多数人基于过往经验形成的思维模式相悖。例如,很多人在面对投资机会时,往往会因为过去的失败投资经历而畏缩不前,或者因为害怕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