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掌控大脑,做生活的主人 (第1/2页)
在日常的认知里,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大脑是自身的一部分,由我们掌控,用它思考、指导行为。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当深入剖析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我们会惊觉,很多时候我们非但没有掌控大脑,反而是大脑在暗处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就拿一个普通的休息日来说,你心心念念要读完那本搁置许久的书。一开始,你下定决心拿起书,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翻开书页。可没过多久,大脑的一个小小念头就打破了你的计划。仅仅是感到口渴这样一个简单的生理信号,大脑便发出指令,让你起身前往厨房倒水。而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儿童房,孩子玩耍的热闹场景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大脑促使你停下脚步参与其中。好不容易想起看书这件事,回到沙发上,一个遥控器映入眼帘,大脑又指挥你去擦拭这个看似有些脏的物件,随后顺手打开了电视。就这样,在大脑不断产生的各种念头驱使下,你在看书、处理琐事、看电视、刷手机等行为之间来回切换,几个小时转瞬即逝,而那本书却连两页都没看完。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整天待在家中,忙忙碌碌却又不知所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这背后的根源就在于大脑的过度活跃,它就像一个不受控制的指挥家,不断发出各种指令,而我们的注意力又极易受到这些指令的摆布。在我们毫无察觉之时,大脑已经成功地操控了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成为它的傀儡。
通常情况下,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能控制大脑,可一旦遇到外界刺激,大脑就会本能地立即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对大脑的主导权。最极端的例子便是精神病患者,他们常常被幻听和幻视所困扰,完全被大脑制造的幻觉所左右,失去了对现实的正确判断和自主行动能力。但电影《美丽心灵》中的主人公约翰·纳什,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范例。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自我的深刻认知,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挣扎,成功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被幻觉所奴役,最终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
另一位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物是着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纳粹的黑暗统治下,他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磨难,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惨死于纳粹之手,而他自己也被关进集中营,遭受了非人的严刑拷打。然而,在那绝望的深渊之中,他却获得了一次灵魂的觉醒。他深刻地认识到,即使身体被禁锢,遭受无尽的痛苦,人们依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自由——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他将其称为“终极自由”。在集中营的日子里,弗兰克没有被痛苦和绝望吞噬,而是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大脑,在脑海中构想重获自由后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讲述这段痛苦经历的画面。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让他的心灵挣脱了牢笼的束缚,在精神的自由天地中尽情驰骋。
从约翰·纳什和维克多·弗兰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掌控大脑是一种强大的能力,它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我救赎和成长。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掌控大脑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迷茫,但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大脑对这些事物的反应,情况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转变。
比如,当我们面临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可能会本能地产生焦虑和逃避的情绪。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大脑,就可以冷静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焦虑情绪所左右,陷入消极的应对模式。再比如,当我们遭遇人际关系的挫折,大脑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愤怒、抱怨的情绪中,而掌控大脑能让我们理智地看待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