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于痛苦中崛起:拥抱成长,勇担责任 (第1/2页)
在生活的广袤原野上,痛苦、困难、问题与拒绝如影随形,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挑战。昨天,我们探讨了面对这些困境时应持积极态度,然而,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纸上谈兵。毕竟,现实中许多人在遭受一次次拒绝和生活的沉重打击后,便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难以自拔,彻底丧失了正面思考的能力。
这类人往往很难实现显着的成长,究其根源,是他们未能为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担起应尽的责任。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与家人的梦想,倘若连自己都对这份梦想弃之不顾,又怎能奢望他人为其负责?我们周遭的环境以及所发生的事情,仅仅是外部因素,绝不能让它们肆意践踏我们的价值观和标准,更不应由它们来定义我们的人生。一个人唯有勇敢地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承担起责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精神病学家弗雷德里克在《韧性》一书中指出,那些成功征服糟糕经历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受害者的标签,而是毅然承担起勇敢向前的责任。心理学家朱利叶斯·西格尔在经历生命中最艰难的战役时也表示,战胜糟糕经历的人不会一味抱怨:“我身上发生的事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我永远也摆脱不了它。” 相反,他们会客观地看待:“我身上发生的事挺糟糕的,但其他人更惨,我不会放弃。”
不可否认,糟糕的经历会在我们内心深处激起强烈的负面感受,诸如被别人拒绝、不被理解以及失望等。面对这些情绪,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通过自我训练,努力实现积极的转变,在痛苦中破茧成长;要么选择逃避,沉溺于短暂的安逸。然而,逃避虽能带来一时的轻松,却无法避免日后悔恨的痛苦。而自律的痛苦只是一时的,若能勇敢面对,便能收获成长的硕果。
就像我自己,起初与陌生人或有一定水平的人交流时,内心充满了难受与恐惧。但我深知,若选择逃避,就永远无法成长,只能永远停留在那个怯懦的自己。于是,我鼓起勇气,直面这种不适与痛苦。如今,我不仅克服了曾经的恐惧,甚至能够在数万人面前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倘若当初我因害怕痛苦而退缩,那么现在的我,收获的恐怕只有无尽的懊悔。
运动员兼作家戴安娜·奈雅德曾说:“我愿意让自己经历任何事情,只要我能看得出某种经历可以让我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暂时的痛苦或不适对我来说就算不了什么,我对未知充满了兴趣,而通往未知的唯一途径就是突破障碍,而突破障碍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正是这种对成长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驱使她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所以,当她预见到见某个人或与某个人说话会让自己产生不适应时,她反而会主动去接触,因为她明白,这是提升自己的契机。
然而,有些人却因害怕周围人的看法而选择退缩,他们认为只要不去做那些可能带来不适的事情,就能避免麻烦。但他们却未曾意识到,这样做的同时,也永远与心灵自由的快乐失之交臂。每一次逃避,都是对成长机会的放弃,长此以往,人生将变得黯淡无光,充满遗憾。
所以,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深陷糟糕的经历之中时,务必提醒自己:这是一次改变和成长的绝佳机会。你能否实现蜕变,关键在于你对自身经历的反应。我们是变得更好还是更糟,完全取决于我们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行动。人生之路,困难与痛苦不可避免,但能否从这些磨难中汲取智慧,实现自我提升,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敢于做伟大的事情,赢得光荣的胜利,尽管会遭受挫败,也比那些精神贫乏的人强得多,他们既不会享受生活,也不会吃太多苦头,因为他们生活在不知胜利和失败的混沌世界。” 我们整个团队的书友会,立志要用十五年的时间影响一亿中国人读书,积极地为这个世界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