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封信 (第1/2页)

“书信”在古时候用来传达思念,边关战事以及寄托家书等等。只不过随着网络的发达,书信渐渐的被隐入尘烟。

小时候,我听我姥姥讲她以前关于书信的事,那时候,车水马龙,交通不便利,往往联系身在异地的两个人,恰恰就是靠着一封封的书信来表达。

我姥姥以前生活在农村里,那时候还是黄花大闺女,只是相较于现代的时尚女郎,她就显得格格不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里劳作,他们那个年代,婚姻不是由自己做主,而是由父母。

姥姥跟我讲,她还小的时候,那时候还农村还存在土匪,有时候晚上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夜晚也会突然来几声枪响,所以她和她的兄弟姐妹还有父母晚上都不敢睡太死,不然土匪来了都不知道。

而姥爷当时就是农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专门保护村子,打土匪。

有次姥姥一个人清早去山里打猪草的时候,看到前面几个凶狠的男人凶巴巴的看着她,姥姥很害怕,在后退的时候,摔在田坎下面。

这时候那几个土匪正在靠近,准备把姥姥抓去,姥姥边后退边用镰刀挥舞包围自己,但她也知道这次是凶多吉少。正准备认命的时候,后面传来几声枪响,那几个土匪见状急忙的撤回大山里,不多时,后面赶来了四个村子里的民兵,其中一个长相帅气的小伙子走过来蹲下扶起我姥姥,当然,这个小伙子就是我以后的姥爷。

这次的邂逅,让姥姥姥爷两人相遇,姥姥也对姥爷心生情愫。

那时候的爱情很淳朴,只是都不太善于表达,所以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啥想法,只是想旁敲侧听打探对方。

到后面,土匪消失,又值改革开放,姥爷被安排去了镇里去工作,而姥姥则是去了村委工作,两个人渐渐没了联系。

后面是村委这边有个同事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心上人,让姥姥帮忙参考参考,这下子给姥姥提供了灵感,于是,当晚在家里木楼是上点了一个燃油灯,借着从同事那里的空白书信,开始写对姥爷的情感吐露,写完后,还用嘴吹了又吹,用眼睛看了又看。

第二天,她回到村委,一直在等待邮递员来收集书信,魂不守舍的等着,终于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来了,她在信上已经写了收件人地址,姓名。 给邮递员的时候还不忘再三嘱咐。邮递员无奈的看了看,笑着说道:我的好妹妹,你都说七八遍了,今天送信给谁送丢,也不能丢了你的。

就这样信寄出去,过了一星期,啥信息也没有,姥姥每天都在问邮递员有没有她的信。

邮递员表示没有。

为此,姥姥很失望,也很难过。接着就在家感冒发烧,请了两天假。家里人也不知道她怎么了。而姥姥坐在床前看着窗外发呆。

这时,外面叮铃叮铃的声音响起,刘悦欣的信到了,刘悦欣的信到了。 刘悦欣,我姥姥的名字,别看我姥姥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但是当时可是有知青下乡的,在生姥姥后,姥姥的父亲就请了村里的一个知青取名,就有了刘悦欣的名字,听姥姥讲,给她取名的这个知青,还是从大城市下放来的高级知识份子。

姥姥急忙下楼,取回自己的信件,一看寄件人李新成,姥姥就知道是姥爷的名字。

书信的内容就不具体展开,反正就是表达情感之类的。

这书信一来二回,两个人就确立了恋人关系,后面姥爷这边跟他家人那边商量怎么娶姥姥后,就开始安排媒人上门商量婚礼,双方都很满意,所以,两个人就正式在某个节日结成夫妻。

当时的书信,虽然偶尔有丧事,探亲,访友这些信件,但是更多的是情感,以及促成两个人走到一起的纽带。

随着电视,手机普及,书信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开始用手机去聊天,但是我姥姥还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