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总有人不安分 (第2/3页)
一直当他们孩子,臣甚至一度担心,他们只学了些技术,纸上谈兵,短时间之内没办法上岗就业。”
“想不到,他们一经拉出,没用多长时间,就能够各司其职了。”
“殿下,职大发展到现在已算较为成熟了,臣以为可以试着在地方上推广。”
“如此大利,不能只用于京师。”
“地方上同样人才济济,应该把他们也一并调用起来。”
对于许观的建议,朱允熥并不否认。
之前只在京师推广,是源于手中资金不够。
现在有了这个能力,推广不是不行。
“职大推广必要冲击书院,想要具体实行,还得靠朝廷的支持。”
“我会和皇爷爷提一下,请皇爷爷授予职大官方办学的资格。”
“没有官家授权,庶民百姓又咋敢把子弟轻易送进来。”
职大学费并不高。
越是这样,越难让人取信。
“你可提前准备,地方分校你一人兼顾不来,还得再培养些合适的人,过去任校长。”
“出门在外,人品必须过关。”
“一旦有心术不正者混入其中,坏的是我职大的名声。”
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老朱一经受命,马上就能展开行动。
“殿下放心。”
“自职大兴办,一直欣欣向荣,很多有远见的士子都愿加入其中。”
“职大的工资是不低,但相较于入仕为官,还是少了不少荣誉的。”
“因而,凡愿进入职大,必都是想在这一行业干一番事业之人。”
“当然,并不排除有人屡试不第,从而混进来浑水摸鱼,臣会严查这类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一旦发现有人存有这种心思,立马革除出去,永远不会再录用。”
在职大以及小中三所学校负责了这么久,许观已渐渐习惯了他这一身份。
处理事情时间,不仅能面面俱到,还跟着朱允熥学习了很多新名词。
唯一遗憾的是,因长时间待在职大。
翰林院公务多有欠缺,虽经老朱授命,一直保留着许观的官职。
但和许观同年中进士的人,现在大部分都已多被提拔,很多人都已成一衙的一把手了。
对于这一问题,朱允熥提及几次。
三所学校步入正轨,许观即便不卸任,也可以把重心多放在翰林院那儿。
凭许观的能力,凭他自己本事升迁不难。
只是,许观一直坚持。
为了这三所学校,宁愿辞掉官身。
考个进士不易,像许观这种连中六元,更加的不容易。
再不稀罕,也不能轻易就辞。
“行吧,你有计划就行。”
从职大出来,朱允熥又去了作坊。
每次过来,必会到此。
由此可见,重要程度。
之后的几天,朱允熥一直致力于自己产业下的一些事情。
虽重要位置都安排了何事的人,但该知晓的事情,还得全都了解了清楚。
彻底当甩手掌柜,那可是被人忽悠的开端。
而与此时间,朝廷又突如其来传来了一件不小的大事。
河南遭蝗灾侵袭,由属南召,舞阳,叶县三县最重。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领着一众门生联名上奏,请求老朱受命朱允炆亲往赈灾。
拿着联名奏章,老朱吹胡子瞪眼。
“他娘的,咱就知道这些文人都不是啥好东西,表明忠孝节义,内里男盗女娼。”
“就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