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张嘴就来 (第1/3页)

“殿下,三皇孙被抓了。”

黄子澄满面春光,匆匆而来。

“咋回事?”

朱允炆勐然一惊,当即站起。

“叶县知县在官道上等了两天,哪成想三皇孙从林间小路进城。”

“路上碰到外出逃荒的百姓,被官军一同抓去了大牢,还是于实找去县衙,才把三皇孙捞出来的。”

了解了因果,朱允炆笑了。

“允熥还是老这样,就喜欢搞这套。”

“县中情境如何,没必要非私访。”

“劳神费力不说,还平添麻烦。”

“蝗灾国境,本就够累了,叶县知县因他的突发奇想,得浪费多少精力。”

“要是把这些精力用在赈灾上,又能办多少事。”

“我们沿官道一路本本分分过来,该了解的不也都了解了。”

朱允炆善解人意,指责着朱允熥。

“殿下心系百姓,非常人能比。”

“县中富商名单已列,希直亲笔写了请柬,崔知县已在县衙备下酒宴。”

“殿下准备一下,亲自见见他们。”

南召知县崔和生,在朱允炆到达南召后,凡有关赈灾事宜,便皆听朱允炆差遣了。

“另外,尚礼已领了县中衙役,依次去了属南召所辖的村里了。”

“用不了多久,应就能筹了粮。”

“今日的酒宴,臣会和希直陪同殿下,去见那些富商的。”

三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中午时分,县衙院里摆起了数张桌子。

大鱼大肉,还谈不上。

但每张桌上至少都有五六碟荤素搭配的各色菜肴,相较于当下的寻常百姓,已算是极尽奢侈了。

“诸位百忙之中,还仍能够赏光,吾感激不尽。”

“现今粮价飞涨,只能略备薄酒。”

“等将来蝗虫尽扫,南召还来祥和之日,定再以佳肴美酒款待于诸位。”

“吾先饮了,诸位随意。”

朱允炆端着酒杯,很快一饮而尽。

皇孙带酒,哪能不喝。

配合着朱允炆,众富商纷纷举杯。

“各位都是南召本地人,想必已经清楚当前蝗灾的紧迫。”

“粮价飞涨,小民危矣。”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圣人乎。”

“古有钱舍仗义疏财,功德无量,被民传颂,镌刻史册。”

“诸位世代生于南召,值此关乎生死之时,理应赈济于民,为子孙所谋,名扬天下。”

在这个宗族礼法为首的时代,祖宗有德,子孙不仅脸上有光,还能寻得庇护。

无论习任何行业,有一名声在外的先祖,往往就不用再费劲吧啦的推销自己了。

只不过,人都得务实,不能活于幻想。

将来如何,谁能保证。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为给后代一个虚无缥缈的虚名,而在当下就舍弃了自身的利益。

而且,除了文人,没啥人会在乎虚名。

方孝孺的一番鸡汤洒下,自然也就并没在众富商中激起波澜。

“方先生之言,诸位认真考虑。”

“当前许多小民家中,都已经揭不开锅了,正是诸位扬名立万的时候。”

“望诸位踊跃捐助,舍些粮食出来,以供南召度过灾荒。”

“凡是捐助之人,将由县里出资,建牌坊门楼,刻功德碑,以传诸位功绩。”

紧随方孝孺之后,黄子澄说明目的。

粮食但凡不紧俏,粮价都不至于飞涨。

这个时候让他们捐助,无异于是割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